连日来,“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成为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教育部长回应“三点半难题”的四条方案,从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到代表委员们数量众多的提案,无不显示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决心和力度,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值得点赞。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是成长的烦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不可谓不蓬勃,不可谓不日新月异,但其发展速度远不及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在2008之后的7年,虽然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减少了639万人,下降了6.19%,但大城市的小学生数量却急剧增长,深圳、郑州、上海总增量均在20万以上。迅猛增长的学生数量,给城市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形成了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在偌大而又陌生的城市中,对绝大多数城市新老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教育是阶层稳固和晋升的主要手段。在城市落下脚的人群中,有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并借此立足的新中产,他们对教育有着空前的迷恋,也有着史无前例的重视和渴求。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捍卫家庭层级的防御攻坚战。
在优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激烈的阶层保卫战、快节奏生活的焦虑之外,家长们还有着更为现实的责任,那就是陪孩子管孩子。陪孩子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城乡的差别。农村广袤,孩子们闲下来可以爬树、掏鸟窝、摘果子、钓鱼、甚至可以追着鸡鸭狗玩。乡村邻里亲近,孩子们也很容易找到玩伴。而在城市的狭小套间,孩子们的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便是玩网络游戏。城市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模式下,孩子想找个玩伴实非易事,便只有粘着家长求陪玩了。所以,如何填满孩子的空闲时间,让他们远离网络游戏、动画片,成了家长们每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陪孩子,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擅长。习惯了快节奏工作的家长,很难有一颗淡定的心,慢悠悠地陪孩子玩捉迷藏。一个卯足了劲争分夺秒攀登城市大山的家长,也很难容忍自己的孩子无所事事地浪费时间。更何况,双职工的家庭并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管孩子。购买陪孩子的社会服务,成了必然的选择。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焦虑不安和压力,主要源自父母。只要父母的焦虑不减,孩子的焦虑不可能减少得了。关停了培训机构,父母还会给孩子请家教、上网络课程,甚至是自己拙劣而焦躁地赤膊上阵。
在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很少有全职妈妈,都是夫妻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企事业单位办学校、办幼儿园,有强烈的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的意味。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带孩子”服务,替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是教育部门的分工属性。大力发展教育资源,切实分担家长的陪伴重任,减轻家长的压力,缓解家长的焦虑,应当成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题中之意。
文/楼威
来源:红网
作者:王俞
编辑:红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