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垦(Kevin CHEN)
出版人,专栏作家。2000年参与创办著名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后管理“上海一周”杂志。2006年创办上海世代文化,进入出版业。2011年和中南传媒合资创办浦睿文化。浦睿文化的出版品牌以格调赢得了读者和媒体的青睐。
本期推荐书目
《山河袈裟》/《造房子》
李修文 著
推荐语:“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本书是我近十年来读到的最深情的文字。
王澍 著
推荐语:谈论空间和中国人的关系,谈论建筑之美,这一本必读。
我,一个被派去“采访”陈垦老师的人。
之前完全没有了解过陈垦老师,所以联系他的时候我说我就只能先把你当做一个网友了,我要先做完功课再来找你,当时也是有点虚荣自己能讲这么任性的话的。他说我很可爱,我说为了避免尴尬只能可爱一点了,他说他可没那么可怕,真是一个可爱的前辈。
网上有一段写关于他为出版书籍选纸的采访内容,“写字桌上堆着陈垦刚从葡萄牙淘来的一箱卷筒纸。‘200元3卷,我这辈子买过最贵的纸!’那能舍得用吗?他神秘一笑,‘测试用的,做出版得熟悉所有的纸。’”后来我发现在我看过的书里有一些是浦睿文化出版的,尤其是那本松浦弥太郎的《好物100》,书的纸质和排版实在太舒服了,还有一本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会感受到装帧和内容的统一。
他的微信头像是基里科的《一条街道的神秘与忧郁》,我说我前阵子也去看了基里科和莫兰迪的展览,他说他两位都喜欢,我说我更爱莫兰迪,他说特别干净纯粹,我说觉得他很宅,能够长时间独处的人画画时思考的东西会应该更“我”,很纯粹,他说这很难,我们多数会变成神经病,或者忧郁症。我想着如果和他聊聊他喜欢的艺术家,那些完全出于他个人喜好喜欢的那些,应该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他吧。
[访谈]
问:作为浦睿文化创始人,您在选择出版作品时有什么独特标准?“小而美”是否能作为出书的一个考量?
陈:在浦睿文化成立之初,我为我们的出版图书定位选择定下了“四个价值”的判断标准。首先是内容价值,就是基本的好不好的判断。其次是传播价值,有一些内容和选题,始终会比另外一些更有天然的传播话题点,更容易引发关注。再就是市场价值,也就是对销量的评估。最后一点比较特别,就是文本价值,如果一个内容是独特的、唯一的、有意义的,哪怕没有商业回报,也必须做,这是我做出版的意义所在。这四个价值评判基本主导着我们的出版定位和选择。
问:浦睿文化出的书籍设计都十分讲究,您自己是否亲自参与过书刊装帧设计?
陈:在我们公司,对设计的讨论是日常工作,很多同事都会参与,当然也包括我。
问:浦睿最近准备出的书,可以剧透下吗?
陈:近期新出版的书,有好的小说,也有好的艺术书,还有设计类的,生活类的。大多数都一如既往,很美。
问:从您出版书的选择中看出您对生活艺术的喜爱,可以和我们聊聊您特别欣赏的艺术家吗?
陈:喜欢过很多很多艺术家,就不列出名字了。今年很开心的两件事儿是:夏天在上海仔细去看了意大利著名画家基里科和莫兰迪的画展,也把微信头像换成了基里科的作品《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在东京银座Six大楼的蔦屋书店,买了日本摄影师深瀬昌久的杰作《鸦》的限量作品集。
深瀬昌久 《鸦》
问:您好像一直喜欢诗歌,这对生活来说有什么作用吗?
陈:诗歌是很私人化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一直是逃离现实的安慰。它的作用可以直接称为清醒的麻醉,忧伤的快乐。诗歌的无意义却是有力量的。
问:您的微博名叫“朝南阳台”,您在里面记录日常生活,其中有一则夏天在京都的随手记,我们读了非常喜欢,也想贴出来给读者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那天的心境吗?
陈:那天其实也就是普通的一天。承蒙京都的朋友关照,白天见到了非常厉害的手工艺传承人,晚上吃了特别美味的料理,去了喜欢的威士忌酒吧,在古老的街区和鸭川河边走了很多路,和朋友们一直聊天。到了深夜,坐在朋友的庭院里抽烟时,一种奇异的宁静感袭来,望着暗夜里的植物,白日里的场景回放,句子就自然涌出来了。
在京都,整日都在下雨
更深的绿
更长的时间
鸭川的水流得更快一点
更小的蜻蜓
飞过紫桔梗花丛
在竹的庭院
十方世界里
我有最小的一角
漫长光阴中
这是单独借来的一天
问:还看到您写杭州的一首诗,写得有情有意,平时是不是有这种记录习惯?
陈:我并不是诗人,只是很眷念诗歌的爱好者。平时也很少写什么。但偶尔,在内心被触动很深时,就自然而然想写点什么。“五月”这首诗,是恰好在那几天有很多感慨,想起四川地震时期在北川安县做志愿者的场景,想起内心一些冲突的东西,那晚和杭州的好兄弟们喝酒聊天,就激发出情绪了。
2017年5月13日于杭州,与朱建、王五四、金毅共饮
五月
生活就是
尤利西斯要回家
徐霞客想远游
你对树说再见
明年此刻
你见不到这一朵花
生活在五月
曾经是北川
也可以是一座杭州
美好的一切无论
消失还是留下
大河一直在奔流
生活或许已经展开
你还未看到尽头
空气里微弱的东西
是你永久的惦记
五月最好的礼物
是默许你祈求
问:关于杭州,您还有哪些记忆,有来过两本书店吗? 这次为两本推荐书有什么感想?
陈:一直以来,杭州都是我特别热爱的城市。有喜欢的山水自然,有喜欢的亲朋好友,各种美好的记忆太多了。当年有一位特别热爱杭州的四川人叫张岱,有什么喜欢杭州到不得了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另一个张岱。
加文是个很特别的人,我从他做东西开店的方式和风格猜想他的性格。我去过木心咖啡馆,还没有去过两本书店,但肯定会去。
谢谢加文的邀请,我推荐了两本书。王澍的《造房子》是我们策划出版的,他也和杭州密切相关。《山河袈裟》是武汉的好友李修文的作品,李修文的文字是我激赏的文字,有坦荡的深情和绮丽的风格,也恰好是广义上的江南文人古风。
原标题:写诗的出版人|陈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