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这里的水稻高2米4!

2017-11-06 14:27:35 红网时刻

新华社昆明11月6日电(记者姚兵 李家瑞 王安浩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是中缅边境上以傣族为主的乡镇。每到秋收时,在一片耀眼的金黄中,当地民众开始收割世代种植的遮放米,并举行庆祝仪式尽享收获的喜悦。

这是遮放镇当地金黄色的稻田。

遮放米中的“毫秕”稻种最明显的特点是晚熟高杆低产,平均“身高”2.4米,最高可达2.8米。在稻田里,用卷尺随手一量,水稻“巨人”身高达2.5米,比篮球界的“小巨人”姚明还高,真是名不虚传。

为了测量巨人稻,我们还出动了身高2米的小伙伴去一试究竟。

身高2米的记者李家瑞(站立者)使用卷尺测量水稻身高。

据历史记载,大约400年前,遮放土司多思谭进京朝拜明朝熹宗皇帝时进献了遮放米。遮放米的口感让熹宗皇帝龙颜大悦,于是将其定为贡米。

不过,口感好也是有代价的。遮放米部分稻种生长周期长达半年,平均亩产仅150至200公斤,不到杂交水稻的四分之一。为了保持遮放米的口感,一些当地人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

水稻收割后要经过脱粒、晾晒、去壳等工序。在遮放镇贡米原产基地允午村,用于去壳的水碓由水力驱动,当地人称之为“懒人碓”。虽然懒人碓效率比不上手碓、脚碓,但是不用人工,稻谷即可变成白花花的大米,古人的智慧杠杠的!

村民用传统方法脱粒。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稻谷变成了人们日常购买的大米,下一步自然是烹饪了。据村民介绍,遮放米需要浸泡、蒸煮、回水、再蒸煮,历时近3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达到最佳口感。

村民在家中烹饪遮放米。

为了欢庆丰收,当地男女老少在村寨里摆起长桌宴,新米饭搭配傣族特色佳肴,互敬一杯米酒庆祝劳动化作果实。在这个如诗如画的边陲小镇,没什么比此刻更让人幸福!

当地民众在村寨里摆起长桌宴庆祝丰收。

色泽如玉、清香可口的遮放米曾经只有皇室才能享用,如今已走入寻常百姓家,见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据当地政府介绍,目前遮放镇种植水稻8.6万亩,年产稻谷4万吨,遮放米种植和加工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来源:新华社 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