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舍弗勒大中华区CEO张艺林致函上海市经信委等部门,称其供应商上海界龙因环保问题被断电停产,使得舍弗勒面临供货缺口,理论上将造成中国汽车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3000亿元的产值损失。希望政府为其供应商上海界龙的环保事宜网开一面,宽限3个月,以免因滚针断供而造成更大损失。
一方面是舍弗勒以巨资损失为由的“诚恳求援”,另一方面是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的怒斥。两方态度不同的谜团,只能从舍弗勒现在的困境来解开,其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在上海督察期间发现,上海界龙公司酸洗磷化工艺不仅没有环评审批手续,而且这一项目已被政府列为“淘汰关闭类”。因此,上海有关部门曾在去年12月以及今年3月,两次要求企业停止生产。今年9月4日,上海市川沙新镇再次书面告知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如不予配合,将采取“断水、断电”措施。后来,真的被断电停产了,便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幕。
先是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后政府又接二连三依法依规要求其停产,而且时间跨度达九个月,再怎么情有可原也该依法停产整顿了吧,可上海界龙却一直拖延,从不配合。如此,对政府的“严令停产”,我们就应该拍手叫绝。上海界龙的态度和行为,说白了就根本没把环保问题和政府的严令禁止当回事,借着项目能产生庞大经济利益的所谓优势,放大了自身的侥幸心理。
在相当充足的时间里,舍弗勒没有醒悟过来,早做预判和改变,寻找合法合规的供应商,最大程度去规避自身损失,等上海界龙完全停产,并看到巨额损失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时已经晚了。而希望政府“网开一面”,宽限3个月的求助,就更没道理了。 不管产生多严重的后果,只与他们自身不合规不合法、错误预判和过度拖延有关,责任只能自身承担。
这样的求助,不仅是在拿政府的警告当儿戏,也是在拿环保与督察当儿戏,拿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当儿戏。之前轻视环保,现在又因为将损失3000亿急眼了,漠视与焦急相互交织,求助的舍弗勒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初刚发现供应商出现环保问题时,咋就没想到对被污染的环境和老百姓“网开一面”呢?这些都映射了环保和经济利益在他们内心的“不对等”的真实地位。而现在也可以坚定地说,这就是一种认知误区,其与企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利益都大相径庭。
其实,舍弗勒事件的出现,就是一些企业对目前环保督察依法常态化、强力化和有效化监管“不适应”的表现,凸显的是绿色供应链之失的问题。可这些企业的“不适应”恰恰是社会的“适应”,老百姓的“适应”,因此,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只有主动适应下去,补上绿色供应链之失。
此次的舍弗勒事件,也起着倒逼行业规范的作用,毕竟3000亿的教训,估计也能让相关企业在刺骨中警醒,进而认识到强化监管这一“灵魂革命”趋势在未来将是不可逆转的现实。面对环境违规问题,改变之前的沉默应对,拒绝侥幸心理,不要陷入“环保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坏逻辑,而是应将环保和经济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认识两者共荣共生的关系,并主动寻求两者的协作与共赢,这便是相关企业以后唯一的路。
文/王彬(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