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备而无战,不可战而无备。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李正连坚持用打仗标准抓备战。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
火箭军某导弹旅千人百车,却在暮色中携剑向戈壁挺进,又一次踏上征途。
这一次,旅长李正连没有随队出征。他伫立路口,如同目送远行的亲人,向驶出营门的每辆战车挥手告别。作为火箭军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他刚从白山黑水到南国之滨巡讲归来。
“正值部队任务繁重时节,政委又在外学习,您放心吗?”
“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平时战时也一个样!”
底气源自实力。近年来,李正连和旅党委矢志强军备战,把这支新锐之旅,成功带入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全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行列。
锻造大国劲旅,旅长李正连带兵秘诀是什么?
从日常生活到演训一线,他处处敢于当标杆——
“不言‘给我上’,多喊‘跟我来’”
发射一连班长魏永华是旅里数一数二的“导弹通”,他之所以成为“大拿”,离不开旅长李正连这个励志对象的激励。
两年前,基地组织军事技能大比武,李正连领衔亲征,率先夺得旅团主官组冠军,而魏永华在士兵组只拿到第八名。他羞愧难当捶胸自问:“旅长都拿第一,我咋这么不争气?”
自此,魏永华把李正连当作训练标杆苦练精训,后来不但在军事比武中捧回第一,还被评为优秀士兵,入选基地技术尖子人才库。
李正连带部队抓训练,虽因严实而显“铁血”,但官兵中像魏永华这样的“铁杆粉丝”却越来越多。旅政委杨洪全说,李正连自身要求严、表率作用强,大伙儿服在心里。
“不言‘给我上’,多喊‘跟我来’。”从当兵到带兵,感悟“带”与“被带”,李正连深知干部骨干的标杆作用有多重要。他曾在多个常规导弹旅任职,当连长时参加演习荣立二等功,当营长时导弹发射专业“百问不倒”,任旅参谋长荣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尽管如此,履新该旅,看着从未接触过的新型武器,李正连也遭遇到“从零开始”的窘境。不久就要进行实弹发射,李正连在全旅官兵面前表态:“请大家放心,我绝不会拖后腿!”
阵前之诺,言出如钉。他主动和新兵站到一条“起跑线”上跟训,在办公室支起行军床熬夜学专业理论,拜技术骨干为师研讨技术难题。
一个月后,理论普考,李正连考出高分。三个月后,实弹演练,李正连驾轻就熟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打出满堂彩。
腰杆挺,标杆硬!官兵们感受深刻。旅军务科长说,从没见过旅长着便装在营区转悠。全旅军容风纪检查,李正连往队伍前一站,每次检查没有一项不合格的。见微知著,这些年旅里执行上百次装备拉动、野外驻训、发射演练任务,身先士卒的“李正连”们也越来越多。
采访期间,记者随李正连查看某阵地,负责安检的哨兵对他“照顾”有加,连脚底也不放过。“旅长太‘狡猾’,不严点,怕他又‘生事’。”
原来,有一次李正连过了安检后,掏出不知藏在何处的打火机,又指了指墙上“严禁携带火种”的警示标语。哨兵脸红了,但也真正明白了“规定面前无特殊人”的道理。
今年初,家人给李正连买了个智能手环,一位参谋看见后提醒:“手环有定位功能,不适合在营区戴。”李正连不仅不再佩戴,过后还在全旅保密教育课上现身说法,一场保密隐患排查活动随即展开。
从选人用人到涉兵权益,他样样追求公平公正——
“营造清风正气,就是维护战斗力”
今年5月,营房科长王岸生被提拔使用,老母亲来电提醒:“岸生,党把你这个农村娃培养成干部已不容易,千万别为进步‘找关系’!”
“娘你放心,儿子的‘关系’,就是单位的好风气!”王岸生说的是掏心话。在戈壁搞营区建设是个苦差事,但王岸生无怨无悔一干就是7年,让这座营盘成为“全军绿色营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可之前王岸生几次调职,却因专业、履历等原因给耽搁下来。为此,李正连和政委杨洪全反复向上级力荐,理由就一条:“不能让实干者吃亏。”
“营造清风正气,就是维护战斗力。”作为军事主官,李正连抓风气建设,力度不亚于抓训练。他坚信,风气好了,官兵就不会为成长进步分心走神。
而单位风气好不好,选人用人是最准确的风向标。邢建军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旅里,在基层融入快、进步快,踏实历练成长为优秀营长。为树立“用打仗的标准选打仗的人”导向,李正连建议将其破格提拔为副旅长。今年初,邢建军又被推荐到某团任团长。
几年前,旅总工程师岗位空缺,有人提出让资历更老的人来担任,李正连却公开举荐相对年轻的时任副参谋长张纯峰。他认为,领军打仗的位置,能力重于资历,张纯峰当过连长、科长、营长,专业、指挥、管理样样过硬,更为合适。如今,张纯峰在总工程师岗位表现出色,成为旅作战训练、技术把关等方面的“定海神针”。
“踏实肯干、创新实干的人,进步不用操心,精神萎靡、懈怠推诿的人,在他那里肯定通不过!”李正连对出工不出力、占位而不为等庸懒现象,治理起来毫不手软。
一名技术干部业务水平长期垫底,看到他人晋职提升自己却原地踏步,便仗着“老资格”走进旅长办公室“讨说法”。话说到一半,李正连就下“逐客令”:“成天不思练兵打仗,组织就是提拔你,恐怕官兵也不会‘买账’。”
公开,是隔离“潜规则”的“防火墙”,是维护公正公平的“铁栅栏”。近年来,该旅先后出台多项选人用人的“硬杠杠”,调整使用干部200余人、选取士官上千名,近百名战士提干考学、数十项工程招标,李正连没有打过一次“招呼”、递过一张“条子”,和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名额、标准、程序等全公开,李正连还被评为火箭军“清正廉洁先进个人”。
山风萧萧,战车辚辚。这位从军30年,荣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的导弹旅长,自信地走出指挥所,仰望导弹腾空划出的壮美轨迹,一幅新的“砺剑图”已在他心里勾划开来。
从深入基层到排忧解难,他事事倾注爱兵深情——
“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就是凝聚军心士气”
该旅远离上级机关、地处大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但官兵很少“思转盼走”,大家安心本职热爱岗位,就连军嫂兵娃都乐在其中。
原因何在?通信连女战士占文娟说出了官兵的感受:环境苦而心里甜,旅党委想方设法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让官兵们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当年李正连从江南来边塞报到,正赶上黄沙漫卷的沙尘暴天气,这位“铁血”旅长就此立下誓言:“自然环境虽难改变,可和谐的人文环境可以营造,一定要带领官兵把苦吃出甜味来。”
从哪儿着手?李正连和党委一班人一项项梳理,一份涵盖改善生活服务保障、解决官兵婚恋难题、助力官兵成长成才、融洽官兵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服务官兵十二件事”规划出炉,至今一抓就是六年。
官兵们说,我们旅长没有其他的爱好,最大的“爱好”就是转部队,实地转加网上转。就连家属院,李正连也把它纳入视野:没有后院的安定,哪有前方的安心!家属院电动机动车停车场、医疗救护站、饮用水直饮点、儿童娱乐设施等,都是他“转”出来的。
去年,有官兵在政工网“吐槽”:家属来队买菜不易,走路太远、打车太贵,买个自行车,又成一次性消费。李正连读帖后,立即责成机关调研论证,随后集中购买了一批自行车,来队家属随用随取。
一位第一次来队探亲的家属,原本打算劝当连长的丈夫“向后转”。待了不到半个月,点点滴滴感受到李正连和旅党委为“后院”建设的良苦用心,离队时不禁向丈夫吹起“枕边风”:“如果你不好好干,真对不起这样的好部队、好领导。”
“兵有痛痒我着急,兵有长进我高兴,兵有难处我解忧。”李正连对基层干部的要求,也是他“练兵要‘狠’、爱兵要深”的真实写照。
某分队官兵驻守在戈壁深处偏僻点位,那年李正连第一次到此调研。见这里的水一入口就满嘴苦涩,他一把握住战士的手:“水碱性太高,是我这个旅长失职!”不久,净水装置落户连队,官兵从此喝上了放心水。
技术营营长昌维轩说,旅长身上类似的事很多。不久前,正在外训的他接到妻子被查出重病的电话。旅长知情后,立即联系解放军总医院、火箭军总医院专家进行会诊,成功进行了手术。
“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就是凝聚军心士气。”李正连说,在强军实践中创造释放“红利”,为官兵带来更多“获得感”,让官兵切身利益与实现强军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为改革强军凝聚最广泛的军心士气,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时刻牢记不忘初心。(本报记者王卫东特约记者王永孝杨永刚岳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