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带流行的被称为“昆山腔”的民间音乐。昆曲传入湘南后,经过长期演变发展,结合当地人民生活、语言和民间音乐、且受地方戏曲的影响,变吴音为楚声,形成具有山野气息的昆曲支派一湘昆,是中国昆曲艺术的一个支派。
《荆钗记》主演:胡艳婷、王福文
历史源流
“湘昆”专业班社最多且持续最久者以郴州、桂阳为甚,由于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客观上为昆曲在湘南生根开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流入湖南后,经过400余年岁月的磨洗 ,昆曲与当地方言、音乐、民俗、风情相糅合,表演、唱、念已有较大的改变,逐渐形成既保持着传统昆曲艺术精髓又别具湖南乡土气息,饱含湖南地方特色,程式独特、完整、规范的新样式,变“苏昆”(传统昆曲)为“湘昆”(湖南昆曲)。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雷著文高度评价道:“变苏昆而为‘湘昆’,这种突破性发展,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武松杀嫂》唐珲 饰 武松 刘婕 饰 潘金莲
艺术特点
“三多三少”的演出剧目
湘昆传统演出剧目与“南昆”相比,特别与传字辈老师学的400多折戏比较,大本戏多,折子戏少;武戏多、文戏少;反映普通人民生活剧目多,反映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题材剧目较少的特点。
至于湘昆演出的戏反映普通人民生活的戏多,更容易理解,湖南人爱看能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的故事,比看那些显得远不可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来说觉得更亲切。“李三娘”、“赵五娘”、“武松”、“鲁智深”、“邬飞霞”等生活中可见可闻,与观众自已一般无二的普通人在他们心中更显得亲切可爱,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在情理之中。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湘昆剧目就形成了“三多三少”的特色了。
《八义记·闹朝扑犬》唐珲 饰 赵盾 刘瑶轩 饰 屠岸贾
地域化的唱念特色
剧种之间主要的区别是语言、音乐的不同。昆曲传入湖南400多年后语言变了,变成了地道的湘南官话,与原来昆曲的吴侬软语有很大区别。湘昆念白,生、旦以带有地方特色的中州韵为准,这与京剧的“中州韵、湖广音”相似,但付、丑及贴旦的念白则以湘南官话为准。
《水浒记·活捉》刘婕 饰 阎惜娇 刘荻 饰张文远
粗犷、朴实的表演风格
湘昆表演艺术别具一格,如《武松杀嫂》一剧中的腾空抛椅、托举以及砍潘时两人配合的动作,紧张火爆,很好地表现出武松为兄报冤的嫉恶如仇,潘金莲既害怕又狡辩的复杂心情。又如《渔家乐·藏舟》将昆曲原用的摇橹,根据湘南河流水急滩多的特点,改为使长篙,表演出许多优美真切的撑船动作,被观众誉为“一篙抵得八百吊(铜钱)”。更如《醉打山门》净角单腿金鸡独立表演“十八罗汉“的造型,很好地体现了鲁智深醉后,对佛门生活不满的心态。
湖南省昆剧团新编历史剧《湘妃梦》罗艳饰娥皇
院团代表
湘昆的湖南省昆剧团成立于1960年,其前身为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为抢救、挖掘、继承和发展湘昆艺术而组建的昆剧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为全国七大昆剧院团之一。2000年,被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国家文化艺术人才交流中心认定为中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建团五十多年来,湖南省昆剧团共发掘、整理和创作演出大戏六十多部,折子戏一百多折。在昆曲系统中,虽“腔出吴中”,但“声各有变”。湘昆音乐既有文雅的共性,又有质朴的个性,表演上优美细腻中显出粗犷豪放的风格。受本土地域文化的影响,加之前辈艺人善于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吸取营养,湘昆有山野气、有泥土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田汉称湘昆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牡丹亭》罗艳饰杜丽娘 王福文饰柳梦梅
湖南省昆剧团剧团阵容整齐,艺术功底扎实,表演特色鲜明。培养出国家一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国家二级职称30余人。“梅花奖”演员3人,近40人获 “兰花奖”、“芙蓉奖”、“小梅花”等省部级大奖,还造就了我省第一个戏曲表演研究生。剧团多次晋京、赴港澳台地区演出,出访日本、菲律宾、新加坡,还代表国家文化部和应邀出访英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土库曼斯坦,成了一张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