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流传在耒阳的三国故事

2016-03-10 17:44:54 红网时刻

公元220年,曹操称帝,建立魏政权。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政权。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建立吴政权。三国时期,最早应从公元220年开始,最晚应从公元222年算起。在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以湘江为界,东属吴,西属蜀。耒水流域在湘江以东,自然属吴,乏善可陈,没有故事。耒水流域流传的孙曹刘三个军事政治集团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建安年间。

这些故事中,流传最广的当属耒阳县令凤雏庞统“半日功夫判百日之案”。当年,庞统投奔刘备。刘备见其“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只给了庞统一个耒阳县令的职位。庞统上任后,终日不理政事,以饮酒为乐,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刘备得知此事后,即派张飞前往督察。张飞到耒阳见到庞统之后的情况,不妨直接引用《三国演义》的描写:

飞怒曰:“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统笑曰:“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飞曰:“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其人之才,其状之狂,跃然纸上。

也有人认为,由于耒阳地处湘南要塞,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刘备把“旷士奇才”凤雏庞统封为耒阳县令的目的,相传就是因为耒阳当时为蜀汉的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质储备地及战略物质中转站,其战略地位不亚于关羽据守的荆州。

而正史《三国志·庞统传》的记载是:“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张飞在耒阳的遗迹传说也不少。

耒阳县城往西数十公里,有座名叫蔡下仙的高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相传,有一次曹魏集团的司马懿带兵把张飞人马包围在蔡下仙,并多次擂鼓攻山,都无法拿下山头,就用重兵围困,截断水粮。张飞多日不见敌人攻山,也不见敌兵撤除,知道司马懿想困死自己。便将计就计,令兵士从山坳中的水塘里,捞来了一条十多斤重的活鲤鱼,将鱼从石壁上滚下山去。司马懿见围困多日仍有大活鱼,想必山上水粮充足,无法困死张飞。既然攻打不下,围困不成,久留无益,只好下令将人马撤走了。

司马懿退出耒阳后,张飞把队伍拉到县城休整。当时耒水河时常泛滥,堤坝常被冲垮。有天晚上,张飞被马鸣惊醒,原来是自己的坐骑乌龙驹朝河堤方向狂澌不已。张飞感到奇怪:难道河堤发生了什么事不成?莫非是连日暴雨要冲垮大堤。于是骑上乌龙驹,唤起军民,加固河堤,堵住了洪水。当地百姓为感谢张飞及乌龙驹,便用石头雕制了一个马槽,专供喂养乌龙驹。马槽的存放地点便取名为马家巷。张飞马槽至今尤存。

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就更多了。

耒阳往东与永兴相邻,交界处有座山,名侯憩山,为耒水河支流淝江之源头。《明史》载:“东有侯计山,淝水出焉,西南入耒水。”据《九州通志》载:“耒阳侯计山,一名侯憩山,上有七十峰,诸葛孔明常憩此筹计兵事,故而得名。”另据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载:“侯计山,县东七十五里。相传诸葛武侯憩此计兵,一名侯憩山,盘亘深远,有七十二峰。……跨安仁县界。”山上今存多处诸葛孔明遗迹。有一井,井径三米、深十余米,相传孔明在此屯兵时所挖掘,后人唤作孔明井。为了取井中之水,孔明又发明了用楠竹打通竹节,用两块竹片夹住一块圆皮软布塞入竹筒底,就可以汲取井水了。这种竹筒车水工具也叫孔明车,三十年前,笔者在耒阳乡下务农时还经常使用。

耒阳县东五里许的耒水岸边有“汉丞相武侯纪功誓蛮碑”,据说是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平蛮回军路过此地时,后人为其立的纪功碑。此说,可存疑。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的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七擒孟获,确有其事。但是诸葛亮所征之处在今云南缅甸一带,距离耒水流域有千里之遥远,回军成都,更不必绕道耒阳。况且,此时也进入三国时期,耒水流域已经为东吴政权所管辖,蜀军到此,几无可能。(责任编辑:郑琼)

来源:新浪博客耒水谣 编辑:zhengqiong_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