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子之乡桃江,竹林面积103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2014年竹产业产值52.8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5万余人,竹凉席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熊朝阳摄)
桃江县城是湖南省文明卫生县城,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宜居宜业,宜工宜商(尹国富摄)
桃江境内的一条溪河、资水支流。 20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唱红了桃江。桃江因此而得名(尹国富摄)
浮邱山乃楚南名山,有“小南岳”之称。山顶浮丘寺始建于南北朝,寺庙前有银杏群,最古老的一株树龄超过2000年(熊朝阳摄)
红网益阳站10月22日讯 桃江,因境内的桃花江而得名。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使桃花江的美名传遍海内外,“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优美意境吸引着无数游人留桃花江,“竹香飘四海,桃花映九州”折射出桃江县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楚文化薪火相传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南倚雪峰山,东接洞庭,素有“美人窝”、“楠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县境古为楚地,黄帝南巡登临修山,屈原曾作《天问》于县城凤凰山。
桃江山美、水美、人更美。89万勤劳勇敢的桃江人民在206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践行“崇德、尚美、务实、图强”的桃江精神,全力建设生态之城、文明之城、发展之城。
桃江山清水秀,兼得山水之长,桃江人民既有山里人的勤劳质朴,又具大湖人的包容开放。从远古时代起,桃江人民便在神秘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出土的“国保”春秋古越墓群,诠释了“渔牧农耕”的生活场景。
远古的劳作,“胡呐喊”应运而生,这最原始、最朴实的声音喊出对了劳动的赞美和对神灵的虔诚,释放出了桃江先人粗狂血性与原始能量。三棒鼓、地花鼓、“马迹塘故事”逐步融进人们的生活,慢慢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流传了千余年的“五道茶”更成了桃江人民热情好客的待客之礼。
2000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遭放逐而行吟桃花江畔凤凰山,在这里写下了爱国忧民、独领风骚的《天问》,开启了诗歌艺术的新纪元,由此薪火相传,风行世界。宋代李贤创办的松风书院发益阳地区的书院之滥觞。明代郭都贤、清同治年间一榜三进士”的刘集勋、田苏游、龙驹都名震士林。
到了近现代,桃江人物更是灿若群星,夏思痛、夏曦、张昆弟、张子清等功垂史册。文坛才子莫庆丰、国画大师高希舜,两院院士丁夏畦、夏家辉、文伏波等尽显英才辈出的人文底蕴。
桃花湖一湖碧水,满眼春色,是桃花江的发源地(吴少郴)
修山俗称“羞女山”,神似一位躶体少女含羞仰卧,是桃江县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景区(龙希牛摄)
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牛潭河经济开发区,已经建成高标准的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在建20万平方米
美景如幕美人如画
神奇的北纬30度线横贯桃江,如一支神笔,画出了桃江的美山美水与美人。
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位于资江的羞女峰下。有“东方维纳斯”之称的羞女峰,远远望去,如一天然出浴的美女仰卧江滨,惟妙惟肖。景区内更有高峡出平湖的胜境,美丽的资水,千里奔腾而来,在这里放缓脚步,两岸风光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河洲点缀、岸芷汀兰,鹭鸟翔集,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桃花湖,群山环抱,繁花似锦,万树争妍,人面桃花相映红,湖畔的子良岩,悬崖峭壁高耸,直插云端,伟岸难表。
罗溪瀑布百米长练,飞流直下,撒玉抛珠,如银帘落地,急流飞泻,跌水铲成一潭,然后又迸出,又成一潭,如此三跌三挂,始入谷底,山与水的激情在这里诠释得荡气回肠。
有“小南岳”之誉的浮邱山,远望若浮,近看似邱,为三湘佛道圣地。七里三峰,一年四季云蒸霞蔚,亦幻亦真,身入此间即可抛开世俗尘念,达物我两忘之境。
在桃江随处可见古镇河街、木屋吊楼、生态农庄、水车石碾、露天戏台、古砚竹艺,触手可及的安逸与悠闲,宁静与怀旧,桃江人把历史与现代融合得如此完美安适,把青山和绿水勾勒得如此声色斑斓,把浪漫与乡愁点染得如此恰到好处,真是神奇。
母亲河资江贯穿县境102公里,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建有马迹塘、羞女山、白竹洲三座低水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5万千瓦。桃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森林覆盖率达64.15%,野生动植物达1584种,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的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龙溪娃娃鱼以及浮邱山千年银杏更有“活化石“之称。
重重竹海大放异彩
桃江拥山水之美,更与竹结缘。这里七万亩桃花江竹海,青青翠竹漫山遍野、层层叠叠,如大海一般碧浪汹涌,此起彼伏,爽心悦目,是湖南旅游界崛起的一颗璀璨明珠,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桃江人爱竹、珍竹、迷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以竹吟诗作赋,还特建吟竹亭。吟竹亭座落在火焰山关山腰上,登高望远,观竹吟诗,别有一番风味。相传清朝诗人郑板桥曾来此欣然吟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何以桃花江畔美人多?有人分析,桃花江是湖南竹乡。那里山山楠竹翠,坡坡泛绿波,随处可见“山上清山下渠,村村竹树自扶疏”的美景。而竹汁中含有微量的有机锗、硅无素,这类有机化合物活化人体细胞,使人不易衰老。这样,天长日久,竹汁中的有机锗、硅化合物,很可能通过竹鞭渗入溪水里或江河中。于是,这水有如名药良方,喝了使人皮肤白嫩,漂亮水灵。
作为全国闻名的楠竹之乡,桃江全县拥有楠竹103万亩,居湖南第一,全国第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远古时期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竹子,今天在桃江人民的手里更是大放异彩,让竹子渗透到人们的吃、穿、用、玩各层面。
目前,桃江人将竹子加工产品有10 大类400 多个品种,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蒙古等邻国,并远销东南亚、欧美地区。“桃江竹凉席”拥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畅销海内外。
洼地效应日渐凸显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桃花江成为一方新奇的旅游胜地;丰富的资源与亲商爱商的投资环境,则让桃江成为客商青睐的投资兴业洼地。
桃江有雪峰山等生态有机茶园10万亩,“桃江绿茶”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迹塘擂茶、修山面、桃江沙鳖、乍埠牛肉、武潭鱼、沾溪虾等桃花江美食香飘四海,驰名天下。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25种,探明储量15种,其中优质碳酸钙资源储量达76亿吨,陶粒页岩储量达5亿吨。
近年来,桃江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坚持围绕“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的“135”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亲商爱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和政务环境,引进了中核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五矿、新兴铸管、华菱钢铁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能源、装备制造、竹木、建材、矿冶、食品六大支柱产业。
2015年,该县又从硬环境、软环境双管齐下,全力抓好投资2.5亿元的文体中心、投资3.5亿元的商贸物流园一期、投资8000万元的竹文化科技馆和投资5000万元的浮邱山景区开发等项目建设;出台了创新创业具体扶持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财政奖励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创新创业。
当前,桃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一个创业政策宽松、商务成本低廉、投资环境优越的新桃江,正阔步迈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