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湘潭老字号龙牌酱油 难忘酱园里那一股醇香

2015-02-27 11:19:44 红网时刻

湘潭晚报2月27日报道 “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漂,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这首红遍了大江南北的湘潭民谣,不知勾起过多少人对家乡的怀念。从1740年的龚庆祥斋制酱作坊到如今,歌谣里的“龙牌酱油”,已走过了270多年的风雨历程。

从一把黄豆到正式出品,一瓶“龙牌酱油”需要10个月的等待。期间,它不仅需要经历去杂、浸泡、沥干等22道严格的制作工序,还得在时间的味蕾里打磨、浓缩,直至成为舌尖上的佳品。

一直以来,作为我市对外经济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龙牌酱油”由无到有,几度沉浮。它既见证了湘商的崛起变迁,更印证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席间美誉。

“中华老字号”

湘潭素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出产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一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荣誉。

说“龙牌酱油”,自然得提一个关键人物——吴子楚。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浙江省吴兴县的丝绸商人吴子楚到湘潭贩卖丝绸,见湘潭酱油鲜美,获利颇丰,便投入全部资金,转营酱业,并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市内十三总新梁街创办“吴元泰酱园”。

到清末民初时,“吴元泰”先后在长沙、汉口和湘潭本地设立了5个分号,资本达10万银元,年酿“龙牌酱油”超过700缸,成为湘潭制酱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生产的“龙牌酱油”、紫油姜、紫油萝卜被誉为湘潭酱食“三绝”。

自巴拿马载誉归来后,“龙牌酱油”迅速扬名海内外。1966年,“龙牌酱油”作为我市最早一批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1993年,“龙牌酱油”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牌匾。2010年,“龙牌酱油”再次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湘潭目前仅有的一块“中华老字号”。

22道工艺处处是学问

从古至今,“龙牌酱油”一直以色深、汁浓、含糖不甜、含盐不咸、含酸不酸、氨基酸含量高、酱香味浓郁的独特风味称著于世。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蕴藏在“龙牌酱油”里的这份“原汁原味”,不仅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凝聚了数代湘潭制酱人的集体智慧。

龙牌酱油集团党委书记张越说,“龙牌酱油”至今仍保留着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酿造传统:传统小缸天然晾晒。

56岁的谢选贤,是我们探访位于雨湖区南岭路“龙牌酱油”生产厂区时遇到的一名师傅。

从老谢的讲述中,我们大概了解到了“龙牌酱油”的制作步骤。

要酿造一瓶醇正的“龙牌酱油”,最为关键的便是选豆。“挑选好的黄豆先浸泡,浸泡后再上锅煮,人称‘烀豆’,煮完后进行制醅。发酵中的黄豆会由白蒙蒙的变为绿莹莹的,然后就可以入酱缸了。6个月后,黄豆变成赤褐色。等到8至10个月,原豆才会真正变成紫黑色,如粒粒黑珍珠般油光水滑……在醅间里的原豆有股面粉味,但入缸后豆香会越来越浓郁。就这样,经过露晒、翻醅、抽油、浓缩、灭菌、检验、灌装等环节后,‘龙牌酱油’便正式出品上市了。”老谢流畅地向我们介绍他最为自豪的活儿。

“‘龙牌酱油’的味道就是浓缩在时间里的味道。”老谢笑着说。

老牌失势

如果将“龙牌酱油”的发展史描述成一幅曲状图,有一个时间节点不得不提:1993年——2002年。

这时,为满足湘潭不同城区市场的供应,仅在湘潭这一区域,“龙牌”就办起了5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厂。为争夺市场,自家兄弟开始暗地里打起了价格战。互相压价挤压,内部矛盾重生。

“内忧”还未完全解除,1993年,年产值只有1000万元的“龙牌”组建了集团公司,试图谋求一片新的天地。在企业自身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的前提下,“龙牌酱油”又草草地与湖南永州、河北保定的十几个酱油企业达成贴牌生产协议,合作企业只需花一毛钱向龙牌集团购买一张标签,即可从事“龙牌酱油”的生产销售。正是这纸“草草”的协议书,为后来“龙牌”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2000年,‘龙牌酱油’一度生产不下去。当时,在生产车间,女职工坐在生产岗位上打毛衣是常事,因为酱油卖不出去,工人无事可做。”一名曾参与“龙牌酱油”企业改制工作的人士向我们介绍。

凤凰涅槃

2002年7月,“龙牌酱油”正式完成改制,5个生产工厂合并,成立湖南省龙牌酱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国营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

作为“龙牌酱油”的消费者,74岁的黄秀英并不知道太多“龙牌”的内情,但早些年发生的一些事,她却仍记忆犹新。

“大概是1998、1999年的时候,你去街上买酱油,店主就会问你要哪个酱厂的。”黄秀英说,酱厂不同,酱油的价格就不同,多的时候价差有三四毛钱。

然而,最令黄秀英恼火的是,酱油的口感也随着价格的高低竞争变得不那么地道了。“有些酱油倒进锅里,根本染不上色,完全没了原来的酱香味。”从那以后,黄秀英的“菜篮子”里便很少出现“龙牌酱油”。直到去年,在儿女的再三要求下,她才重新用回“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在低谷时失去了很多市场,现在要把丢失的市场找回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有信心让‘龙牌酱油’凤凰涅槃!”张越透露,为壮大“中华老字号”传统龙牌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公司已在湘潭经开区征了132.8亩土地,规划将其建成一座集酱油、酱菜、醋、味精、植物油及饮料熟食品等于一体的调味食品生产科研基地。

“我们准备用几年时间,将新产品开发成型,将传统产品发扬光大,希望那时的‘龙牌’也能像以前那样,被老百姓编进歌里、吃到胃里、美到心里。”她说。(记者 王超)

来源:湘潭晚报 编辑:王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