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小颖 胡丹 黄刚 叶芬 胡峥 摄影记者 张必闻 陈杰 长沙报道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湖南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洞庭湖治理“五大工程”,成为岳阳、常德、益阳等环洞庭湖市州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这两天,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深入两会现场,聆听这些代表委员们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绿色发展、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深化改革与创新 “包袱”变“财富”
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必胜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南洞庭湖湿地97%在境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战场。罗必胜介绍,沅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芦苇之乡”,随着割苇造纸产业的退出,洞庭湖人千百年来“靠湖吃湖”的“财富”变成了“包袱”。
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狠抓生态环境治理、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积极探索芦苇产业转型路径,培强育新芦笋、芦菇等产业,招引积葭无醛芦芯板项目落地,以“一株芦苇”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像这样以深化改革与创新,把生态价值转化作为动力引擎的案例,沅江还有很多——秸秆综合利用“沅江经验”获央视报道;推动湖洲资源归集利用,南洞庭湖生态保护恢复示范项目被纳入“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首批试点项目”等等。
罗必胜介绍,下一步,沅江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益沅桃城镇群等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文化兴市”战略,为加快建设洞庭湖区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打造“洞庭虾市” 为生态农业强链升级
省人大代表、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钟剑波
钟剑波年年两会都为小龙虾发声建言,在她看来,这不只是“一只虾”,也不只是“南县的事”,而是关乎整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农业强链升级。
南县乃至整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稻虾种养产业都恰好符合产业的“特色”与区域协同的“共进”。钟剑波建议,打造“洞庭虾市”,为湖区稻虾种养产业强链,为整个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赋能,这将有利于整个洞庭湖区稻虾产业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培育小龙虾批零餐加市场主体,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也有利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试行“人放天养” 让“水下荒漠”变“水下森林”
省人大代表、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大通湖管理局副局长关心
曾经的大通湖因为过度养殖,水质退化至“劣Ⅴ类”,水生植物几乎消失,生态系统濒临崩溃。从2017年起,大通湖区学习梁子湖治理经验,围绕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种养水生植物,推动大通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曾经的“水下荒漠”变成了“水下森林”。
生态系统的修复,关键是“可持续”。同样,产业发展的关键也在“可持续”。为此,关心代表建议省级层面支持大通湖区结合大湖生态修复现状及保护与发展的需求,在大湖内试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湖内划定示范区域,以净化大湖水质,降低水体浊度和营养指标为主要目的,按照专家和技术团队的指导意见,在水生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水质改善的基础上,添加高附加值吸氮、磷的鱼、虾蟹类水产品,增加水体内生态系统总体生物多样性,构建较为稳定的水草+鱼、水草+蟹系统,增加经济效益、观光旅游效益等产出,为大湖可持续治理提供支持。
发展净水渔业 让洞庭湖区成为大美湖区
省人大代表、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订坤
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是将洞庭湖区打造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市腹地经济支撑试验区和国家大江大湖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区的必然选择,是持续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让洞庭湖区成为大美湖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出路。
罗订坤建议,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划定专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区域,规范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规范经营主体发展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净水渔业,投放滤食性净水鱼类。加强对投肥养殖等监管,发展天然放养的净水渔业,按功能区划搞好种植,发展安全优质蔬菜产业促振兴;同时,推动标准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由相关部门统一制定颁布区域性行业认证标准,对符合行业标准的经营主体进行认证。
让洞庭湖自然生态资源成为百姓的“金饭碗”
省政协委员、石门县供电公司宝峰供电所党支部书记覃道周
洞庭湖治理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覃道周建议,要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管理与监督,保障洞庭湖的“绿色”;要加大对违法排污、非法捕捞、破坏湿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洞庭湖的自然生态不受侵害;要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覃道周表示,要根据洞庭湖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如稻渔共生、有机农业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要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障区域发展的“绿色”,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洞庭湖自然生态资源成为百姓的“金饭碗”,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扛牢“主力军”责任 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政协主席黎作凤
“基于湖南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所占的比重,湖南应当切实担当起落实《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主力军责任,用更大力度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黎作凤建议,要合理布局和大力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产业发展。
在新兴产业方面,支持岳阳、常德、益阳等地发展绿色工程机械、智能船舶、石化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以智能终端、碳基复合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支持岳阳打造湖南现代石化万亿级产业核心基地,支持常德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在现代农业领域,支持洞庭湖区连片建设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创建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特征的“洞庭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巩固“洞庭粮仓”地位;在文旅产业方面,构建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天下洞庭”文旅品牌提升工程,扩大洞庭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生态修复 构建“山水林湖草命运共同体”
省政协委员、民建岳阳市委会主委李永波
洞庭湖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还存在着水资源供给总量持续下降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洞庭湖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李永波分析说,加快洞庭湖区山水林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关键在于要着眼“山水林湖草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利用洞庭湖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辅助人工改造建设措施,编制《洞庭湖区山水林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洞庭湖水污染治理、岸线林业生态修复、洞庭湖湿地保护、四水流域河道疏挖工程、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为洞庭湖区水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实施四水河道疏挖工程建设,解决四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总策划:肖世锋
执行策划:周世琦 文建美
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