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五一出行健康提醒 警惕春夏呼吸道传染病

2025-05-02 10:57:39
湖南药品监管
时刻号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当前正值春夏交替的关键时期,气温波动剧烈,湿度逐渐升高,这种环境为病毒、细菌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流感、麻疹、百日咳、风疹等传染病进入易发期。人群在公共交通工具、景区、酒店等场所的密集接触,更易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它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人有致病力的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即人们常说的“甲流”“乙流”。

流感不仅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了解流感的传播特点和防控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流感?打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上均可),保护率可达60%~70%;药物预防:接触过患者的人群,可短期服用奥司他韦预防;日常防护:流感季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用手摸眼睛、鼻子;环境管理:定期清洁空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集体防控:学校、养老院落实晨检,发现病例及时隔离。

尽管谷雨节气已过,仍然应该高度重视仍会发生流感的春末夏初。所以请牢记:面对流感,早识别、早治疗、早隔离!积极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警惕重症和危重症表现,及时就医。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健康防线,平稳度过流感高发季。

预防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流涕、咳嗽)、结膜炎(表现为流泪、畏光)及特征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未接种疫苗或未获得免疫力的个体暴露后感染率超过90%。易感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如何预防: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采取“疫苗接种+阻断传播途径+暴露后管理”的综合策略。疫苗接种(核心措施):我国免疫规划使用的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暴露后紧急防护:对无明确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暴露后尽早72小时内接种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婴幼儿、孕妇等不能接种疫苗者可于暴露后6天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传播途径:①隔离患者:确诊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者延长至10天)。②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预防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得“百日咳”之名。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婴幼儿尤为易感,且易继发肺炎、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百日咳仍是导致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

如何有效预防: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婴幼儿需按时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根据最新免疫规划程序,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在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家长应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如存在漏种情况,应尽快安排补种。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捂嘴;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尽量避免与咳嗽患者长时间共处密闭空间,若自身出现症状,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预防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低热、全身性斑丘疹及特征性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该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因其极强的传染性,易在免疫空白人群中迅速传播,在密集场所常引起聚集性疫情。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若孕妇(特别是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发胎儿发育异常,甚至造成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

如何预防风疹: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儿童应在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未接种的成年人尤其是育龄女性也应补种。孕妇不可接种,建议孕前检查抗体,阴性者需接种疫苗并避孕3个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未接种者接触了风疹患者,非孕妇可在3天内紧急接种疫苗,孕妇则需咨询医生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一审:孙欣玮

二审:黄舒婷
三审:全睿
来源:三秦都市报

来源:湖南药品监管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