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湖南党员教育这五年丨益阳:扎实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赋能乡村振兴

2025-04-03 11:00:00 红网时刻

编者按:为总结过往,规划未来,红星云联合红网开设《湖南党员教育这五年》专栏,展示各地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和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更好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助力湖南党员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益阳市聚焦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改革创新,构建起“精准选才、系统育才、科学管才、高效用才”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能,激活了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

创新选拔制度

建强乡村振兴“蓄水池”

构建部门联动保障体系。建立“党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协同、学校实施”的工作制度。市委组织部联合六个部门制定《益阳市农民大学生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统筹,财政局落实学费补助标准,教育部门统筹教学资源,人社部门落实职称评定政策,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实践基地支持,开放大学具体组织实施,形成了既分工又协作的政策保障闭环。

规范筛选程序。通过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层层筛选,确保生源质量。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全链条审核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村级初筛-乡镇推荐-县级审核-市级备案”层层审查把关,择优推荐,列入培养计划。

严格筛选标准。坚持政治标准与能力素质并重,对于学历、年龄等不符合要求的报名对象,一律不予以录用。建立“三优先三倾斜”选拔制度:优先选拔村“两委”成员、优先吸纳返乡创业青年、优先考虑致富带头人;向脱贫村倾斜、向特色产业村倾斜、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倾斜。2018年以来累计选拔4823名学员,其中村(社区)干部占比52%,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占比23%。

构建培育体系

锻造乡村发展“生力军”

健全课程体系。建立“党性教育+专业技能+实践实训”课程结构。党性教育模块设置《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强大力量》《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等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开设稻虾养殖、农村电商等12个特色方向培训;实践实训模块在27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田间教学”,形成安化黑茶种植、南县稻虾共生等特色课程,年实训达36课时。

丰富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筑基-线下强技”双轨培养模式。线上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云课堂”开展理论知识教育;线下充分发挥益阳开放大学“湖南省第一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实训实战功能,开展专题讲座、案例教学、重点知识答疑等集中培训,组建70人教学团队每年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

注重竞赛检验。突出实用、实效导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达到以赛促训、以训提能的目的。全市农民大学生有90余人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毕业生,多名师生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竞赛中获奖。学生严汉强分别在国家开放大学首届新商科创新创业大赛作品赛和省开放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湖南分部在国家开放大学现场决赛中荣获亚军。

图片

农民大学生授课现场

健全管理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闭环链”

实行“六统一”标准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专业标准、师资调配、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质量管控体系。开发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对学员出勤率、作业完成率等12项指标实时监测,益阳市农民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平台登录次数、平台点击量、学习时长三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实施“三级联动”督导制度。构建市县校三级督导网络,市委组织部定期开展办学情况调研,益阳开放大学校本部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县级设立教学督导组,校级建立班主任责任制。创新“双线双评”考核制度,学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教师实施学员评分与专家评教相结合,近三年学员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建立动态跟踪服务制度。搭建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库,对毕业生实行5年跟踪服务。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组建由农业专家、金融顾问等构成的智囊团,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对接等服务。近年来,为毕业学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9个,协调创业贷款2400万元。

图片

农民大学生毕业合影和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高级研修班。

完善使用机制

激活人才效能“动力源”

搭建阶梯式成长平台。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将优秀学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建立“学员-党员-村干部”培养链条。农民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有1663名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89人考录为公务员,198人当选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高亚等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构建产教融合带富模式。推行“学员+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建立48个产业示范基地。学员晏文超充分发挥好农机合作社作用、发展订单经济、主动推广稻草打捆、自办企业制冰厂等,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0.5万元,每年带动附近群众增收约20万元;龙文初的茶业公司创新“茶园托管”模式,帮助92户茶农年均增收约1.2万元。近年来,累计培养5517名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其中73.83%扎根乡村创业就业,带动1.78万余户农户共同致富,相关经验获《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120余次。

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实施“益村新农人”扶持计划,建立“益村”农创客平台,每年为30名农创客给予资金扶持,整合涉农部门政策资源,构建培训、孵化、融资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农民大学生积极探索农业生态化转型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农民收获农产品

来源:红星云 作者:夏乔 徐骏武 编辑: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