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全国劳模龙卫国 | 匠“新”匠造

2025-04-29 15:14:28
湖南湘江新区
时刻号

编者按:匠“新”匠造,智创未来。在湘江新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融,工匠精神与时代脉搏共振。无论是深耕一线的技能大师,还是突破边界的科创先锋,他们以精益求精的执着、敢为人先的魄力,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湘江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匠‘新’匠造”专栏,聚焦这些平凡而闪耀的身影,记录属于新时代的“匠造传奇”。

全国劳动模范龙卫国喜获表彰。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首席调试钳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龙卫国喜获表彰。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中联重科,寻访龙卫国的故事。

“你们看,这个管路一定要做好有效封口。”在车间里,龙卫国的身边总是围着不少人,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调试动作,认真听取他的每一句技术指导。

在工程机械行业,龙卫国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帜。从一名普通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学员到全国劳动模范,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更以“传帮带”的初心使命,培养出一支支技术过硬的团队,为中国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2001年,龙卫国以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公司。在泉塘基地培训期间,他在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获得钳工组一等奖,从此开启了技术成长之路。仅用9个月时间,他凭借自己那股“不服输”的钻劲,从装配岗位调到了当时最难进的调试岗位。

龙卫国的师父,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国内营销公司技术支持专员黄伟回忆:“他的这种钻劲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就在,如果一个问题没搞懂,他就会从理论到实操不断尝试,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师父用六个月时间言传身教,让我很快就能独当一面,甚至开始带徒弟。龙卫国回忆道。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也埋下了传帮带的种子。

在龙卫国看来,“传帮带”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而是技术与精神的共同传承。他创新采用德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人员培养和评价体系。

现在不是传统的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而是成规模、成体系的培训。龙卫国介绍道,他们培养的不只是单一技能,而是“能做、能说、能写、能教”的“四有”能力。这种培养模式让技术传承更加系统高效。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龙卫国以“零保留”传承工程机械极致技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以他命名的“龙卫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誉为业内的“黄埔军校”,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今,他的团队中已有9名长沙工匠和40多名调试核心骨干,这些人才成为工程起重机超大吨位生产制造的中坚力量。2023年,由于龙卫国调试班组的出色表现,班组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劳模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后,龙卫国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带领团队培养了40多名调试核心骨干、100多名售后服务人员、200多名客户机手,不仅为企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更为整个行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在他看来,“传帮带”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制造拥有更多高技能人才,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培养,从企业发展到行业进步,龙卫国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他常说:技能宝贵,劳动光荣。这句话不仅激励着身边的年轻人,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价值导向。在传帮带的道路上,龙卫国依然步履不停,用匠心点燃更多技能人才的梦想,为中国制造的未来积蓄力量。


记者:李文晴

编辑:吴梦珊

校审:李波 罗瑶 袁路华 杨刚
更多精彩内容

▶ 从“软件荒”到“鲲鹏入湘”,这里藏着湖南IT进化史

▶ 背起双肩包出发 创业就业到长沙

▶ 这个五一,逛万象城就能把非洲好物搬回家!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请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