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税占比达77.8%!新质生产力在这里有了生动注解

2025-01-05 20:56:53
湖南湘江新区
时刻号

编者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4年,我们见证了湘江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到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湘江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即日起,湘江新区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2024高质量发展回眸”专栏,带您感受湘江新区蓬勃生机与活力。

2024数据扫描

全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预计数,下同)占全省比重9.2%。直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占比达77.8%,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

长沙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19位,居全省第一中部第三

岳麓区跃升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3位,较去年前进18位,居全省第二中部第三

2024年以来,一场“开卷考试”在全国持续展开,题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最具创新力的“破题者”之一,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承担着重要使命!

2024年,湖南湘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全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预计数,下同),占全省比重9.2%;直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税占比达77.8%,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国家高新区第19,放眼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以及高成长企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湖南湘江新区而言,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必答题”,更是一道争分夺秒的“抢答题”。

创新禀赋
科创、产业构建能力基础

当下的湖南湘江新区,热潮涌动,活力迸发。这里,每一家企业都在奋力拼搏,每一条赛道都充满机遇,新质生产力不断“上新”。

一直以来,湖南湘江新区走的就是一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扎根新区的很多企业家看来,正因为此,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才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禀赋。

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科创和产业,恰是湖南湘江新区的优势所在。

2024年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荣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她所领衔的湘江实验室作为湖南首个揭牌成立的省实验室,正奋力打造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湘江实验室。

“在推动我省‘4+4科创工程’建设中,我一定全力当好‘排头兵’。”陈晓红院士介绍,湘江实验室成立以来,着力打造“四算(算力、算网、算据、算法)一体”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以第一单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9项,已授权63项。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汇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多达769家。

过去的一年,湖南湘江新区一系列重大科创平台火力全开,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

2024年3月,又一“国字号”实验室落户长沙——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与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的协同创新基地在湖南湘江新区揭牌;加速“4+4”科创工程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4个节点实验室加快实体化建设;湘江科学城征拆腾地1.1万亩,总投资230亿元的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7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建或主体竣工。

2024年12月24日,湘江科学城科技服务中心正式封顶。

新区还启动了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建设,集聚了湘江实验室、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并引进华为、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超100家,未来将成为算力规模达1000P的湖南公共算力中心,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算力基础。

毋庸置疑,这些科创平台都是湖南湘江新区发展的“硬实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从1到100,再到N,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向“车间”转化,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实验室,是让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上“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

红太阳光电高效电池智能生产线。

跨越“关口”
力促更多企业研发更多成果

围绕新质生产力,存在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贵在创新,创新主力主要来自企业,因此力促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重要“关口”,这也成为湖南湘江新区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24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公示》,在这份重量级榜单中,湖南省以6个案例上榜的佳绩引人注目,而湖南湘江新区凭借湘江智能、万兴科技、云智迅联3家企业的亮眼表现,独揽全省上榜案例的一半。

云智迅联通过将自主研发的云智网关融入智衣服装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车间内自动裁床、智能缝纫机、印花机、吊挂系统等各类自动化设备的无缝互联,构建起了一个高效、灵活的工业控制网络。湘江智能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的安全性与效率,同时助力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壮大。万兴科技打造的万兴“天幕”作为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是垂类大模型应用的典范。

湘江智能凭借“基于车路云协同算力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上榜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名单。

湖南湘江新区着力实施园区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单个项目资金支持最高达1000万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1.6亿元。新区促进硅基量子点激光器、高性能碳纤维、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区块链底层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不断攻克“卡脖子”桎梏,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奔涌而出。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湘计海盾、麒麟信安等湖南湘江新区企业参与了这次举国瞩目的任务。在发射场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产品中,都闪耀着“湘江新区智慧”光芒,这些企业多项科技力量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运行保驾护航,助力神舟飞船逐梦九天,创造“中国高度”。

湘计海盾为神舟十九号提供仪表显控人机交互系统,让航天员“看”得更清。

矿冶研究院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重载采矿平台探秘深海,华曙高科全球最大打印幅面的增材制造设备出口海外,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研制问世,“天河”超级计算机小数据图计算能效登顶全球榜单,以新区“硬科技”锻造国家硬实力。

2024年9月28日,中联重科下线了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翻开湖南湘江新区2024年度的成绩单,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跃然纸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市企业总量、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产业创新竞争力6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居全国新区前两位.......回顾过去一年,湖南湘江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盈枝,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速。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只有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路径。

展望未来,湖南湘江新区这座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新区,正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不断提档加速、奋勇攀登新的高峰!


记者:朱莉

编辑:吴梦珊

校审:李波 罗瑶 袁路华 杨刚
更多精彩内容

 4000万人次!增长23.5%!他们在这里享受生活、感受诗和远方

 人才超100万!毕业留湘率65.5%!他们在这里创业好韵味

▶ 2.85万学位+20大养老设施,稳稳托起他们的幸福!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请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