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向有志创新创业的毕业时间未满5年的毕业生、在校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目前,基地包括红湘大学生创业园和雨母大学生创业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有创新创业成果展厅、创业孵化区、创客空间、共享办公区、路演中心和创客咖啡等,配备独立工作室32间,基地功能设施较齐全,可同时供100余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
打造“政策+服务+基金”
三位一体新载体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南华大学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条务实举措,服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全周期培育,立项建设100门专创融合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100门校企合作课程,其中《产品创新与研发设计》等4门课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立项总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二名。强化服务保障。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心,统筹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投入300万升级改造原创业孵化园,基地配备专职人员7人,新增人工智能实验室、3D打印中心等专业设施,配套法务/财务/媒体一站式服务包,形成“基础实训—专业孵化—企业培育”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开发“创业服务云平台”,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导师匹配等线上服务,年均举办创业讲座沙龙、路演对接等活动50余场。强化基金培育。设立总额5000万元的“南华创新创业基金”,推出“3万启动金+4万成长金”双轨资助模式,优秀入园项目可获3万元启动经费,成长性评估后可获得2-4万/年的培育金。目前已资助32个项目,成功孵化17个公司。
探索“多元协同、百花齐放”
创业孵化新模式
提倡师生共创。重点孵化扶持了“杀菌先锋”等10余个项目,其中校友创业企业“库里斯”智能硬件产品(医工结合领域)完成量产,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杀菌先锋”项目通过省创业投资基金评审,已获20万元政府投资;核安全卫生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孵化名单,初步形成“培育一批、落地一批、提升一批”的项目培育链条。创新师兄带创。创业成功校友带着行业前沿经验、市场敏感度以及风险防控等优势,针对学生创业项目痛点提供“靶向辅导”。16届校友谭佳龙年营收超过4000万,重返创业园,带领师弟师妹们共同创业,为“金种子”保驾护航。拓展校企融创。学校与杭州多牛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推出“南华大学创业训练营”,学生创业产品直接进入企业供应链,完全实现零投入零风险创业。
构建“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
开放发展新生态
向下扎根。基地实行“拎包”入驻,为学生创客提供免费的场地,同时无偿提供水、电、网络及必要的办公设备,并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初步形成了“办公+展示+路演+洽谈”一体化空间布局。开展“春雨行动计划”,邀请知名导师讲座,反响热烈。向上升维。与长沙经开区打造“逆向孵化”合作项目,由知名企业结合自身产业需求,选拔优秀学生,配备专业企业导师全程指导,构建创业型“揭榜挂帅”。积极与政府、高校、孵化器、园区对接,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外部资源支持。向阳生长。鼓励创业项目“走出去”经风历雨,参加路演活动,大果文创公司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30万元,入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马驹计划”。正在与衡阳市高新区、保卫里等校外大学生创业孵化载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创业金种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好的机遇。(供稿单位:省就业服务中心)
编辑 | 万璇
一审 | 蔡云帆
二审 | 曹婕妤
三审 | 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