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张锡良:《艺术的他律·自律——何绍基与赵之谦》

2024-12-23 10:50:07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41202163420.jpg

ea6c3ee7-cdcc-4674-add8-19e1abb1f383.png

《艺术的他律·自律——何绍基与赵之谦》

作者丨张锡良

目录

前言

导言

——何绍基与赵之谦交恶

上篇 何绍基

讲道毓德立诚垂范 研书赏理敷文奏怀

一、书律——技法到道德的演化

二、道德伦常——书学的根巨

三、书学道德价值观探源

四、道德价值之局限

五、二百年来湖湘书法蠡说

下篇 赵之谦

惨淡功名

一、坎坷科考路

二、官场悲伤泪

三、著书、刻书难

皇皇艺事

一、《章安杂说》论书

二、《艺舟双辑》的继承与批判

三、曼妙书札

四、碑帖融合

五、海派之源

六、印外求印

七、非今之诗人

后记

记得大约是2021年的秋天,我曾在参加锡良先生《艺术趣味的缺失——从清代学术看碑学》的新书发布会上,祝福张先生学术之树长青,并期待他能将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写成专著,多给当今比较热闹的书坛贡献一些冷静思考的学术成果。令人惊讶的是,还不到两年,他竟又有一部厚厚的书稿即将出版,且嘱余为序。这却令我惶恐有加,惴惴不安,无奈之下,只好略记二三读后感以应命。

书名叫《艺术的他律·自律——何绍基与赵之谦》,让人一看就想起郭沫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名著”《李白与杜甫》。尽管该书的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但它将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对比评述的手法,至今也不失为一种颇有巧思的布局。张先生本书选取两位年龄相差三十岁,可以说是两代人的碑学大家放在一起来评述,其理路或许与《李白与杜甫》的构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本书立意明显不同,艺术的他律与自律,这才是该著研究的主要旨归。故本书撰著的主要目的应该就是通过对何绍基与赵之谦的对比评述,通过这两位碑学大家的艺术取向和风格特征来阐释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他律与自律问题。

大家知道,清代的碑学名家很多,本书之所以独选何绍基和赵之谦两人来进行比对研究,这应该导源于西方哲学家的关于艺术自律与他律理论的影响。张先生认为,自律与他律相对,他律即是意志服从于外在意志的力量,由艺术之外的因素所主导的规律;自律则是艺术凭借着审美形式要求,不受非艺术因素影响自行修炼而成的艺术规律。在张先生看来,何绍基是比较典型的他律艺术书家,因为他的书法是道德约束下的艺术;而赵之谦则是自律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在纯艺术实践中培养演绎出来的艺术。正是以这种艺术理论为观照,全书才得以很具有比较性地并联在一起,前后呼应而毫无违和之感。

大凡作人物评传者,多津津乐道其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某一领域的突出贡献,更有甚者,则恨不得将其作成年谱才罢手。张先生则彻底摆脱了这类人物评传的传统套路,另辟蹊径,将两人的评传放在一个他律与自律的理论框架之下,以论为主,以述为辅。对两者艺术观念及实践行为的许多差异展开了实事求是的陈述,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一种“我”的理解与解释。这既避免了年谱式的日常记述,又给人物评传提供了许多作者颇有独到心得的思考和尝试。这就具备了方法论的意义。

如对何绍基的评介,一上来就摆脱常见的考证和年谱式的写法,而是从书律、道德伦常、书学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直接切入,专注于对何绍基之所以成为他律艺术书家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的分析评述。这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痛快淋漓的感觉。这是一种以往此类文章不曾有的新视角,但不是一种故作标新立异的视角。因为它能获得某种合理的解释,当然也不能说是唯一的解释。

时代的文化背景制约着艺术,这是黑格尔的思想。这个思想如果不错的话,该著接下来一章“二百年来湖湘书法蠡说”就能在一个比较实在的地方建基。这个时代文化是什么?即理学文化。理学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是“求实避虚”的文化。张先生认为,这一文化背景必然使书法疏离艺术的审美向度。故湖湘多为颜楷大家而没有草书大家,怀素必然沉寂不彰。理学文化更是伦理道德的文化,因此,论何绍基(早至钱南园)与论湖湘二百年的地域书风,即成为一自然的逻辑链接。亦可见出,张先生思想之绵密,其思考的深度和独具个性的研究理路,令人佩服。

相比何绍基的评介来说,对赵之谦的生平和充满苦难的仕宦经历却专门以“惨淡功名”一章来描写,这多少暗合了苦难成就艺术家的历史规律。而对赵之谦的艺术成就,张先生则以“皇皇艺事”为题,分七节进行了详尽的爬梳和介绍,尤其是对其书法之外的诗、画、印等方面都不惜笔墨加以评介,力图在诗、书、画、印等多方面凸显赵之谦作为一个自律艺术家的艺术风范。情感会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态度。张先生对赵之谦的文化态度是真切地隐含着这份情意的。他对赵之谦的偏爱主要源于他曾长期学习赵之谦的实践,这个过程使他对赵之谦的艺术生涯有了某种切身体验。心同此情,情同此理。对赵之谦人生的悲悯与对其艺术的景仰,相融于张先生的生命之中,故其褒奖之意、赞许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尽管同样是清代碑学名家的评传,但在西方艺术自律理论的框架下,从各自材料的取舍和思考可以看出,张先生的艺术取向与褒贬是很明显的。他撰写本书的宗旨或许就是希望在众人大讲湖湘二百年书法盛况的同时,在大家都在颂扬颜真卿、学习何绍基的同时,给书法史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书法艺术当不能为道德所束,而应该遵循书法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或许正是张先生不吝心力撰著此书的目的之一吧!

这是张先生正式出版的第三部学术专著,但从其研究的理路来看,这三部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研究系列。第一部名为《书法形式论批评》,其主旨是对西方美术中的形式构成理论和影响中国书坛的西方美学思潮进行理论上的批评。第二部名为《艺术趣味的缺失——从清代学术看碑学》,其主旨是对清代碑学的功过进行反思,以揭示清代碑学大兴背景下书法创作中艺术趣味缺失的原因。这一部名为《艺术的他律·自律——何绍基与赵之谦》,则是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两位清代碑学大家的书风差异进行具体的比对分析。或许可以这样说,第一部书是宏观的理论批评,第二部书是对有清一代碑学的整体反思,第三部书则是聚焦于何、赵二人的艺术取向和艺术造诣的个案研究,三者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而不可随意调换。依此推论,可以预期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张先生必将还会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给书法界、学术界提供新的论说。

是为序。

陈松长于岳麓书院

2023年6月28日

张锡良1_副本.jpg

张锡良,1943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第二届“兰亭奖”评委,全国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委,中国书协首届“德艺双馨”会员,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2012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2013年4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个展。

2013年10月创办张锡良书法讲习所。

2015年9月在荣宝斋(北京)举办个展。

2017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个展。

出版《书法形式论批评》《艺术趣味的缺位——从清代学术看碑学》《张锡良书札选集》 等著作。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湖南博物院、荣宝斋、岳麓书院等单位收藏。

来源:红网 作者:张锡良 编辑: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