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在侗族传统村落,跟非遗传承人聊聊原生态的傩戏文化

2024-11-18 20:24:37 红网时刻

傩戏,被人们称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新晃侗族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村落四路村。

11月15日,笔者与怀化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刘代兴来到中国传统村落四路村,采访了新晃侗族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龙景昌老艺人。

天井寨,怀化境内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因侗族傩戏而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今年78岁的龙景昌老艺人饶有兴致地介绍,“‘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本省靖州绥宁迁来。咚咚推头在靖州绥宁,尾在天井。以此推论,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绥宁传来的。“目前寨子里有200多人,留在寨子里的有100多人,表演‘咚咚推’共有15人。

龙景昌称,“除了自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外,表弟龙景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大女儿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咚咚推”表演剧照(新晃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咚咚推”的表演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其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著“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二是用侗语演唱。龙老艺人一边说一边给我们表演了这种舞步。他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从古至今,我们尊重牛,过去靠牛耕地,牛吃的是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现在寨子里耕田都用机械化,养牛的人少了,整个寨子只有4头牛,但我们对牛的感情依旧,难以忘怀。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

龙老艺人说,"咚咚推"的基本内容以传统剧目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剧目内容进行了创新。

侗族傩戏传承人龙景昌。

侗族,从远古走来,她的文化也从远古走来。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文化的传承,一些都是口传心授。到今天,我们必须运用学过的汉语,对这些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给予真实记录、整理,这件事本身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是不负古人。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咚咚推',反映了侗民族生产生活及社会斗争,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属于民族的创造,不能使之失传,不能出现断层。二是不负后人。只有深入地研究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前人的成果,又要给后代开出新起点。因此,记录、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咚咚推'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龙老艺人表示。

龙景昌老艺人身后这座老屋,已有400多年历史。

谈及“咚咚推”的传承和保护,龙景昌感叹,目前寨子里的演员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一是寨子里的年轻人大多以外出务工为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传承;二是在学校里选苗培育的演员考学之后很少有回乡发展的,“在全乡范围内都很难招到学员,很担心‘咚咚推’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风险。”(文 / 刘空军 刘代兴)

“咚咚推”表演剧照(新晃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刘空军 刘代兴 编辑: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