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新论断、新观点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情怀、深刻的教育哲理、深邃的教育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教育强国的规律性认识和系统性谋划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与双向赋能、切实以教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智慧启迪。
中国式现代化呼唤教育的动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解决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的创新方案,也是一条立足中华、通向未来的发展道路,更是一个前所未有、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全面发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基本前提是其自身必须有一个源源不断、持续强劲的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到底从哪里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阐明了教育作为动力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独特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三者内在贯通、相互支撑、整体发力的关键连接点和集中交汇处。只有坚持教育先行、教育优先、教育引领、教育助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并生成科技、人才、创新的强大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整体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首先就是要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以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化国家的新高度新境界,具有十分丰富而又具体的时代内涵。既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有机集合,也是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的系统集成,更是创新型国家、法治国家和学习大国、负责任大国、和平大国的高度集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全面复兴、整体领先、持续发展的强国,其背后支撑和推动强国建设的是一个庞大、强大的动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最根本的动力就来自教育。从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来看,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方能强国,教育兴则民族兴,兴教育才能兴民族,现代化强国必须包含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同时现代化强国也必须以教育强国为根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基和源动力。未来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将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源动力,从而助推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奋勇向前、高效推进。
激发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
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实践催生的。最大限度激发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关键在于用实、用好、用活一个具有系统性、牵引性的总抓手,即全面、深入、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其发展路径和推进方式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体现自身特点。其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根基。其二,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其四,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力量。其五,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这五大战略举措相互融通、内在统一,共同赋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磅礴而不竭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