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关注什么话题?这些话题能够映射出青年怎样的精神世界?传递了哪些心声诉求?这都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五四爱国运动105周年。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为更好地感知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心声诉求,把脉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特点,人民论坛组织开展“2024年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征集活动,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定向推送和电话采访,共回收有效问卷5714份。按照得票情况最终遴选出十大上榜话题,一起来看!
十大上榜话题:青年关注什么
01
青少年心理健康(78.8%)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最受关注的青年话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与否将对个体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网络暴力等挑战,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重要渠道,网络暴力、网络成瘾等新问题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冲击。于青年而言,心理问题既是“他者”的问题,也是“自我”的问题;既是“过往”的印记,又是“未来”的羁绊。青年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年龄阶段有重叠、面对压力时的共性困境有重叠;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在青少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及未被妥善处理的情绪问题影响犹在,给成年后自己的心态调适、情绪调节埋下隐患,因而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怀。《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极端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02
助推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66.2%)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对于我国就业大局稳定和青年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半受访者关注“助推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一话题。随着就业心态的转变,青年对就业质量越来越看重。追求“体面劳动”而非仅仅“找份工作谋生”,以及寻求良好的职业发展、实现职业创新与个性展现相协调等,成为青年就业选择的重要诉求。同时,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理解青年就业心态的转变和多元发展诉求,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是一项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03
为婚嫁“减负”、为养娃“减压”的政策支持(60.7%)
青年婚育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关注“为婚嫁‘减负’,为养娃‘减压’的政策支持”这一话题。近年来,虽然网络上主张“不婚不育”的观点时而出现,但这并不代表青年真的不关心或不想面对婚育的“人生大事”。影响青年婚育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例如观念转变、政策影响、经济因素、职业发展,等等,这其中均涉及到青年对“民生风险”的感知程度。有学者指出:“从实践层面看,民生建设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青年群体的‘民生焦虑’普遍存在。”因此,缓解青年婚育压力和民生焦虑,是构建婚姻友好以及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04
城市青年住房状况与获得感(55.4%)
住房作为青年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与青年获得感有着密切关联,拥有独立的住房已经成为多数青年人努力的目标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城市青年住房状况与获得感”这一话题的受访者达到五成半以上。良好的住房条件能够带给青年更好的生活体验,住房的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个体安全感、社交获得感、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诸多方面。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基于不同住房条件的心态变化。例如,有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后青年比90前青年面临着更大的住房压力”“青年住房压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波动上升,特别在26岁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已婚有配偶青年的住房综合压力指数显著高出无配偶青年”;等等。当前青年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与来自婚育、工作、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息息相关。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05
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55.3%)
当代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渴望在广阔天地中无后顾之忧地施展才华、追求梦想。青年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需要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持和保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半受访者关注“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这一话题,这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视和期待。他们关注青年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就是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才能为青年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从而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06
青年消费观念、消费模式转变(54.5%)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关注“青年消费观念、消费模式转变”这一话题的受访者超过五成。青年消费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是更保守了还是更大方了?影响青年消费的要素有哪些?于很多青年而言,社交和消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国潮消费”“悦己消费”已然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的热点,健康、时尚、绿色等诉求交叉融合……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似乎很难被定义。青年消费观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表现出接受符号消费、引领数字消费、超前消费与理性消费融合等特质。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需求展现出青年不同的消费特点及价值取向。我们从中不但可以真切感受到中国青年消费观的变迁与发展,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青年自主意识、理性意识、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
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5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喜欢穿古风服饰、养花鸟、听戏曲、盘文玩、打太极、练八段锦、围炉煮茶……“国风”“国潮”等新文化潮流已经深深融入青年的生活之中,这些潮流无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五成受访者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一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青年的认知、思维与实践,也通过青年的文化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信息碎片化和多元选择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广度与深度面临多重考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如何及时回应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困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多重关系,需要深入研究。
08
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43.8%)
2024年经济运行风险挑战增多,重点人群就业依然面临一定压力,预计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受访者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这一话题。在全球经济增势普遍放缓和我国就业创业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背景下,青年就业规模、特征、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青年就业呈现出劳动力质量明显提升、新就业形态青年规模持续扩大、创业意愿上升等趋势;另一方面,当前也面临着青年就业总量与结构性压力并存、部分青年劳动权益受损等现实问题。同时应当看到,确保就业大盘稳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来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青年就业的“新风口”。如何做好服务支撑、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是需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09
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40.7%)
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政治发展。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既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受访者关注“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这一话题。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政治意识以及参与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参与程度和水平依然有待提升。《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列为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重要措施之一,从而使其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10
数字技术对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影响(40.5%)
数字技术既赋能青年发展,也使青年的生活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复杂,对青年的思想文化、社群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算法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由此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在数据的支持下,算法也影响着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关系。未来的一种可能情形是,符合同一算法与数据尺度的人才有可能结为共同体,而不符合的人们将相互排斥。由算法尺度划分的社会结构或许在表面上看显得井然有序,但也会使得亲情、友情、兴趣等社会中原来存在的共同体纽带受到冲击,变得脆弱。”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虽然日益明显,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关注“数字技术对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影响”这一话题,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数字技术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正负面转变,一些青年可能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思辨性认知。持续关注数字技术与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相互影响,将成为一项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