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绥宁县竹林面积80.28万亩,立竹数1.8亿株,但丰富的竹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长期以来楠竹产业处于分散、粗放、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系统规划和引导支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楠竹产业打造成绥宁县域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民生福祉,是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绥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问题为导向,锐意创新改革机制,多举措改革推进竹产业发展:一是创新机制组建专门机构。2022年,针对楠竹产业发展中林业、农业、工业、产业园区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标准不一的局面,绥宁县委县政府整合各部门职能职责,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任组长的县楠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县政府办增设专门机构--县楠竹产业发展中心,专门从事全县楠竹产业化推进工作。二是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以竹代塑”加快竹制品创新发展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楠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文件,2024年县委经济工作会提出“举县体制”发展竹产业,3月29日绥宁县第十八届人大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推进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三是明确产业发展规划。绥宁县将楠竹产业做为县域经济“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发展,根据竹资源分布情况,全县按“一中心两走廊”产业布局推动竹产业发展,即:以县产业开发区为核心打造竹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聚集中心和产业集群,以麻塘乡和瓦屋塘镇为轴心形成两条竹产业发展走廊。四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绥宁县将资源培育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同参与合作开发机制,组建“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多种竹林集约化经营模式,每年统筹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发展竹产业,近年来累计完成竹林低改30万亩,丰产培育10万亩;把竹林道路建设作为楠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累计完成竹林道建设3200余公里,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引进300余台楠竹专用运输车,形成“楠竹加工企业+运输车队+专业采伐队”为主的采运加工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楠竹的采运效率。2022年绥宁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林科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该县竹林培育、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力平台。2023年通过省林科院的品牌指导,瓦屋塘镇成功评为“中国玉兰片笋之乡”。五是重点推进“以竹代塑”产业。邵阳市农业产业三年计划(2023-2025)将“以竹代塑”工程作为七大工程之一在绥宁县重点实施后,绥宁县出台了全省第一个县级“以竹代塑”政策性文件——《关于推进“以竹代塑”加快竹制品创新发展的意见(试行)》,目前绥宁县“以竹代塑”产品重点骨干企业、关联企业达36家,主要有竹质底板材料、竹缠绕复合管道材料、竹餐具、竹刀叉勺、竹滑板、竹筷、竹日用品等20余种产品,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为提高市场影响力,绥宁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六是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该县明确,到2028年全县竹林面积稳定在82万亩左右,培育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30家,围绕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发展战略,建成现代竹产业体系、“以竹代塑”示范县,发展成湘西南竹产业生态经济圈区域中心,全县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通过创新改革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建立了“园区精深加工+乡镇初加工”的竹产业链体系,组织成立了绥宁县竹产业协会,参会会员企业达64家;现竹产企业发展至97家,精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20家(含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主要产成品有竹木复合板、竹缠绕管道、竹餐具、竹滑板、竹筷、竹笋、竹碳等核心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竹产业体系。2023年加工楠竹约1900万株(约50万吨),工业产值约32亿元,竹产综合效益约53.8亿元,实现税收4500万元,从业人员达1.7万人。
来源:绥宁县林业局
编辑:刘思敏
湖南省林业局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 sanxianglinye
关注即可了解更多三湘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