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湘商·校友汇②丨王泽明:滚雪球的“印刷王子”

2024-04-16 10:46:25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406.jpg

编者按:湖南既是湘商难舍难分的故园,也是兴业谋事的热土。202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先后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省委省政府出台一整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湘商大展拳脚打造更广阔的舞台,让湘商在湘更吃香。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妇联重磅推出《湘商》融媒体专题,用《巾帼传》《创业纪》《园区志》《校友汇》4个系列生动再现湘商的创业传奇、政企双向奔赴的时代影像以及湖南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453_副本.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陈杰 湘潭报道

1998年,18岁的王泽明怀抱着投身互联网浪潮的梦想来到湖南省轻工业学校(后与其他学校合并组建为长沙理工大学),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印刷专业,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印之明科技有限公司”。“印刷王子”从此开启了他“滚雪球”式的人生。

从“印刷是什么?”到“拥有一家自己的印刷企业”,王泽明用了12年。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园区,他又用了10年。20多年来,王泽明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作为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创新+研发”是发展的灵魂与核心,为此,他从没有一天停止过前进。

王泽明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如同象棋对弈,走三步看五步,王泽明也习惯去观察去洞悉未来3到5年的风口,并为此提前布局。每当有人问到自己创业成功的秘密,王泽明回答,“因为我有积累”。

如同“滚雪球”一般,做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价值最大化,王泽明找到了自己那条路上“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从“好就业”到“要有自己的公司”

王泽明出生在湘潭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除了他,还有几个兄弟姐妹,生活并不宽裕,这也让王泽明早早的懂事,想要为家中分担压力。

1998年,王泽明考上了当时的湖南省轻工业学校,并进入到印刷专业进行学习。

但王泽明自己坦言,这是一次美丽的“误打误撞”,因为当年高考分数不理想,在选择专业时,原本想要进入最前沿的计算机专业,因为分数不够,只能服从调剂,最后去到了印刷专业。

选择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未来自己究竟要走一条怎样的路?王泽明并不知道,但他的心态依然很好,“那个年代学印刷的人不多,以后肯定好就业。”带着这样简单的想法和对印刷行业的“零”认知,王泽明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因为家里困难,王泽明便学着自己做点小生意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在学习之余,他会去长沙的小商品集散市场下河街进货,购买一些学生实用的小商品,再回到学校一间间寝室进行推销,次数多了,他也有了经验,知道哪些好卖,哪些利润比较高。

比如洗发水、护发素,比如女生的小饰品,除了这些,卖得最好的,还是当年最流行的随身听,一个一两百块钱的价格,就可以解决王泽明一个月的生活费。

通过自己的一点“小生意”,王泽明赚到了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解决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费用。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915.jpg

王泽明。

大学四年的学习,让王泽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了解到,印刷专业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我看来,它是一门美学。”王泽明说,印刷专业对于色彩、平面审美、设计以及机械工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是值得去研究的。”

“在大学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王泽明说,通过四年的“创业”经验和系统化的学习,让他坚定了想法,“我要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从“管理者”到“企业家”

如何创业?王泽明有自己的规划,而他的计划是:先积累。

2002年,22岁的王泽明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但他并没有直接开始创业,反而进入到了一家生产菲林机的高科技企业做工程师,三年后升任管理层,开始管理公司设备的研发和销售。

这一干,就是10年。

10年后的王泽明已经32岁了,而立之年,有了高薪的工作,有了和睦的家庭,似乎所有人都认为,王泽明心中的那团火,已经熄灭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755.jpg

员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这个时机很快就到来了,2012年,随着原公司的解散,32岁的王泽明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自立门户,成立了“印之明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

10年工作存下了100万积蓄,加上深圳的100多万创业基金补助,这就是王泽民所有的启动资金。但王泽明很有底气,“这么多年的积累,我有积蓄有经验有人脉。”

乍一听自信又自负的一段话,如今的王泽明把它们翻译为“光脚不怕穿鞋的”。

要做一家能够在深圳这个“创业天堂”里脱颖而出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是关键。王泽明的选择是,用最前沿的技术,做最先进的设备。

于是,刚成立的“印之明”没有急着打响自己的名声,而是把所有的启动资金都投入了研发“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半年后,第一台样机诞生,其设备搭载128路激光,而当时的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普遍都只有64路激光,速度越快,点打得越小,精密度也就越高。

可以说,这样一台设备,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能走到第一梯队。用王泽明自己的话说,“产品刚刚推出,引起了市场的一片轰动”。

但仅仅也只是“轰动”,在很长的时间里,王泽明都没有等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多数企业仍然处在观望状态。

王泽明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免费试用。“我们给有兴趣但又不敢轻易购买的企业直接送过去,让他们免费试用几个月,与其观望,不如自己感受。”两个月后,靠着优质的产品和高性价比的价格,公司完成了第一笔交易,逐渐打开了市场,第一年售出20多台机器,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新企业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做了7年的管理层,王泽明深知企业管理有多重要,作为一名实干者,比起怎么说,他更想看到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的优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员工作风不够积极,各工序无法有效衔接,效率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于是,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王泽明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有效的范围内精简流程,开辟快速上升的通道,边学习边改革。虽然员工的素质问题以及管理程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人才”是一家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在深圳,人才流动太快的事实让王泽明公司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

王泽明将目光投向湖南。

从“走出湖南”到“回到湖南”

2018年,很多行业遭遇了凛冽的寒冬,比如共享单车的全面退出。但同时,很多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比如短视频,又比如,企业与行业全面的数字化。

这一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要鼓励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模式变革。湖南制造业高地,正加速崛起。

也是这一年,王泽明的企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抓住时代的风口,随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时代来临,印之明也开启了智能化的转型。

同年11月,印之明数码印刷机项目启动,产品革新进入数码时代。数码印刷的全面数字化,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印刷方式,即边印边改、边改边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这种灵活快速的印刷方式,增强了客户在分秒必争的竞争环境中的优势。”王泽明告诉记者。

次年1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光刻机面世,弥补了国内技术上的空白。研发的不间断投入,让印之明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比别人更快,用王泽明自己的话说,一个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周期只有4到5年,如果不进行技术上的迭新,就会被逐渐淘汰,而这一点,王泽明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清楚,并提前布局。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813.jpg

2019年,湖南印之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第二个变化,则是王泽明决定回到湖南成立分公司,主攻智能制造。

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支持湘商回归发展。

2018年,王泽明与湘潭签订合作意向合同。次年6月,湘潭高新区、湘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印之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的湖南印之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看似是响应政府号召,事实上早在2016年,王泽明就已经萌生了回到湖南的想法。 “因为我们需要大量机械工程的人才。”王泽明说。在深圳的创业经历让他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地方,人才流动过快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

而湖南不仅制造业发达,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名头之响亮、实绩之雄厚,世界也早已有目共睹。且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以及房价优势,都适合人才的生长,加上王泽明心中的“故乡情结”和湖南人霸得蛮的精神,最终让他落子湖南。

在湖南,印之明开启了“加速键”,自主研发的柔版CTP、首台黑白喷墨轮转数码印刷机、双色机、数码标签机等产品接连问世,客户遍布全球,出口订单达40%,企业迎来爆发式发展,已成为印刷行业领跑者。

但智能制造的加速发展,吃到红利的并非只有印之明一家,更多企业的崛起,也带来印刷行业的“内卷”,对此,王泽明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游刃有余”,究其原因,王泽明再次对记者说出了那两个字:“积累。”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而印之明跳出“内卷”的方法,就是靠长期积累拥有的一批优质产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不打价格战,“我们不怕困难,就怕没有机会。”王泽明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游刃有余”的王泽明,实际上一天都不敢停下来,他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观察,去走好未来3到5年的“先手棋”。与其说,王泽明对于时代的变化有着异于常人的洞察能力,不如说,他更相信“积累”的力量。

从“一家公司”到“完整产业链”

即使是走三步看五步,即使敏锐嗅到时代的风向,但王泽明的这一路也并非没有挫败,只是每当问到创业的辛酸,他总是习以为常地说着“创业哪有不苦的,企业家都有一颗大心脏”。

人们看到的是,短短半年时间,一家新成立的企业便制造出了当时最先进的“激光直接成像设备”。看不到的是,当时设备成功研制的几率只有20%,他顶着几乎所有人反对的压力拍了板,他那时想的是,大不了失败了就重新回去上班。

人们看到的是,回到湖南的印之明不断生产出了新的先进设备,一步一步走到了行业领跑者的位置。人们看不到的是,疫情三年,没有客户就只能修内功,王泽明把自己前些年赚到的钱全部投了进去,缩减生产,加大研发力度。压力大的时候,他也曾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但他始终相信,有了好的产品,就不怕等不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微信图片_20240416091541.jpg

印之明在湘潭的产业园。

“最新的数码印刷机就是在那个时间段生产的。”王泽明说,走过了寒冬,就是春暖花开。2022年,印之明在湘潭的产业园开始正式动工,去年7月正式落成。10年时间,王泽明完成了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园区的跨越。

今年1月,湖南发出的一封《推进“校友回湘” 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正式拉开了“校友回湘”大幕。湖南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发出热忱邀请,期待大家进一步抢滩湖南、投资湖南,积极引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做湖南引资引智的“强纽带”,带动更多人来湘创新创业、投资兴业。

作为第一批“回流”湖南的湘商,王泽明依旧洞察机遇,早早地开始了未来在长沙的布局。

为了更好推进“校友回湘”,服务校友企业的研发需求,长沙理工大学还专门成立了未来技术研究院和校友促进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

有了这层助力,王泽明决定在长沙建立新的研发基地,在母校的帮助下,他最终选址麓谷,有望明年正式落地。

说到未来,一向严肃的王泽明罕见地露出了笑容。

他说:“印之明还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未来要在园区打造一个包含设备、材料等在内的印刷生态圈。”

他说:“以前的传统印刷机操作又脏又累,希望以后大家玩着手机、吃着火锅,印刷就完成了。”

他说:“做企业总是有点梦想的,期待在印刷行业的进步中有他的一份助力。”……

(海报设计 李美燕 毛雨浓)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陈杰 编辑:文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