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有圆有方!打卡福建土楼,探寻客家文化的建筑色彩

2024-03-07 20:37:47 红网时刻

A1.jpg

我终于如愿以偿参观了闻名已久的福建土楼。

A3_调整大小.JPG

福建土楼不仅是建筑、历史、人文、民俗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成为好奇的旅行者向往之地。2008年,福建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2_调整大小.JPG

福建土楼遍布闽西南,据说有3000座之多,行车途中常常可以擦身而过。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土楼均在永定初溪,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有600岁“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40多年历史。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还有永定县土楼群。田螺坑土楼俗称“四菜一汤”,云水谣的风景最美,永定的“承启楼”规模最大,被称为“土楼王”。

A5_调整大小.JPG

我们重点参观了云水谣的和贵楼与怀远楼、永定的侨批楼、承启楼和世泽楼,聘请了当地导游讲解。

A6_调整大小.JPG

导游小简告诉我们:他的祖先是来自中原河南洛阳的客家人,一对夫妇生养四个儿子在此定居。因为田地山林水源纠纷,客家人经常与土著发生械斗,加上治安不好、土匪横行、野兽出没,客家人只有聚族抱团而居、抵御侵袭,这是土楼的起源。有一副楹联写道:“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也有学者认为是漳州百姓为抵御倭寇侵扰建造的,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明嘉靖年间是倭寇骚扰漳州最猖獗的时期,戚继光、俞大猷,以及我们湖南的湘西土司王彭翼南是当时著名的抗倭将领。

A7_调整大小.JPG

土楼有方楼与圆楼,楼最具特色。土楼有厚实的夯土围墙,楼内为砖木结构。土楼大多有双环甚至三环,最外一环有三四层,底层是厨房,各有烟道通往楼外,二层是储存粮仓,三四层为卧室,这种结构好比现在的联排别墅。规模最大的承启楼有四环,一环起居,二环是各家各户接待客人的小客厅,三环是宽敞明亮的私塾书房,最中心是祖堂和公共议事厅。楼内有两口水井和消防设备。承启楼有140多间,鼎盛时期居住过800余人。

A8_调整大小.JPG

导游小江介绍说:各户厨房的外墙上有个木柜,一半碗柜一半衣柜,客家人劳作回家,在厨房对面的小小浴室冲凉换衣,再做饭用餐、上楼休息。客家人的生活既是如诗如画的田野牧歌,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苦楚谋生之路。遇到外来侵袭,所有的男人都要燃起火把、拿起刀枪保卫家园,环境造就客家人的团结互助传统。“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土楼护佑了历代客家百姓,培养出许多举人进士、高官显贵、成功商贾。

A9_调整大小.JPG

导游小江说:最晚的土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土楼的居民不多了,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住土楼。没有电梯、厕所、自来水,大小便只能用马桶。厨房、浴室、卧房狭小,不便放置家具电器,实在并不宜居。年轻人都另建住宅小院,土楼主要功能成为旅游景点。我们选择旅居在一家距离土楼几百米的民宿,宽敞明亮,庭院优雅,与发达地区的现代乡村没有差别。

B1.jpg

站在土楼中心地坪,透过圆形屋檐仰望天空,天那么蓝、那么高。我的心化为白鸽,振翅冲天而起,俯瞰田野,回顾岁月,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摄影 汤武)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 长沙犟牛 编辑: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