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小镇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小镇伫立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工农职能结合,缩小城乡差别,拉动农村向城市化过渡。
《哲学里的郴州》“小镇大业”系列,做客林邑特色小镇,实地汲取“镇”能量。
本期小镇:汝城县“辣椒小镇”井坡镇
惊蛰后的汝城,田畴沃野逐春光。配制营养土、装穴盘、点籽、封土、摆盘,井坡镇千亩辣椒产业示范基地里,随着一粒粒辣椒籽的春播,“辣”出一桌湖湘味的征途也开启了。
村民抢抓惊蛰时节播种辣椒。
“只要有湘菜馆的地方,就有汝城辣椒的一席之地。”这话不夸张,光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铺设营销网点就有6000多个,遍布全国大陆所有省市。
汝城,因何傲“椒”出圈?
天时地利是基础。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坐于北纬25度,即“黄金农业生产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地域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孕育出的鲜椒色泽艳丽、辣味适中、果肉结实;干辣椒辣味高、久煮不烂、香味浓郁。
剁椒鱼头的灵魂在剁椒,在大湾区的餐桌上,七成的剁椒鱼头,选用的是汝城的剁椒。无穷集团的产品佐料泡椒,在尝试了多地辣椒后,最终只认准汝城辣椒,年采购量达三百万吨。
绿色生产是保障。利长远之计,广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水旱轮作生产模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残留,减轻病虫发生程度。
汝城县井坡镇千亩辣椒示范基地。
以井坡镇的千亩示范基地为例,负责人袁取养还养殖了近千头黄牛,这为辣椒基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化肥的成本,改善了土壤,也提升了辣椒品质。
提起汝城辣椒,就不得不提“辣椒哥”朱树清。生于“80”年代的他,就与辣椒打交道20多年,初中毕业后闯荡广东辣椒市场商海。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他,深挖市场需求,找准拳头产品,从产业链最下游的原材料批发,一跃成为集“生产、加工、研发、制造、营销”于一身的供应商。
小辣椒做成了大产业,发展也有了底气。2017年,朱树清回到家乡建设辣椒基地和加工厂,同时鼓励家乡农户种植。他提供种苗和技术,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以保底价收购辣椒。6000多户贫困户跟着种辣椒摘掉了贫困帽。
火红的辣椒,幸福的日子。
看得见的产业效益,一场辣椒产业发展热潮,在乡村悄然兴起。2018年汝城县抢抓机遇,决心打好“特”字牌,唱响“产”字歌,做好绿色高产文章,让“家门口”的生意成为全面振兴乡村的“增长极”。
汝城种植辣椒始于清末,但过去种植规模小、分散,产出效益不明显。让小菜园成大基地,汝城县出台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种植辣椒的示范基地,相应给与奖励。同时,鼓励乡镇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机衔接,把辣椒产业做大做强。
品质是产品的生命线。推动规模与品质齐升,汝城不遗余力。一方面,集成绿色技术,创响绿色生态品牌。另一方面推广单株种植。过去很多农户有“多种多得”的观念,但往往“椒”小,品质不佳。汝城鼓励建设高产示范点,引导单株科学种植,降本增效明显。“成本降低一倍以上,产量比原来提高一成。”汝城县农业农村局廖聪舜说,单株种植亩产高达3500斤以上。
辣椒种植户袁华山原先是井坡镇的贫困户。 2018年在帮扶人的鼓励下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技术,全身心投入管理,种植的近10亩辣椒,亩产达到辣椒高产示范奖补标准,每亩有千元奖励,光奖金就拿了近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生活。
小农户干劲十足,龙头企业求新求变,致富路越走越宽。遵循市场需求,朱树清投入资金研发低盐产品,在竞争激烈的辣椒市场,他的产品销售增长了三分之一以上。投资建设的50万吨辣椒加工生产线,将在今年辣椒采收季正式启用。
火红小辣椒,红火发展路。以井坡镇、泉水镇、大坪镇等乡镇为主,全县辣椒种植遍地开花,去年种植面积达13万亩,直接促进5万多人参与辣椒产业。
半条被子,隽永军民鱼水情;一颗辣椒,奏响振兴“椒”响曲。红绿融合,小镇村民的日子越发红火,乡村振兴的动力越发澎湃。
主笔丨胡用梅 编辑丨何晓露
摄影丨朱桂花
策划、审核丨卢黎清
支持丨汝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