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湘潭2月1日讯(记者 楚湟 通讯员 肖向民 冯玉峰)2月1日上午,湘潭市雨湖区基层扁平化治理标准体系国家级试点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市场监管局、湘潭市委政法委、雨湖区、广场街道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雨湖区扁平化治理是五位一体、全方位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包罗万象。请问怎么更好认识扁平化治理?
雨湖区委书记段伟长:扁平化治理是现代化治理的组成部分。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应该包括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三个方面。国家治理聚焦治国理政,涵盖对国家一切事物的治理,纵向上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以及组织、个体层面的治理;地方治理负责承上启下,是省级层面对地方的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观基础,即以县(市)区为单元直接面向民众的治理。扁平化治理就是在县一级实施,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内容,并运用智慧化手段、叠加数字化赋能的基层治理。
直观来说,扁平化治理是一种服务态度,就是要求所有公职人员,特别是共产党员理性回归,自觉回到人民群众之间,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把民众当亲人,视民意为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扁平化治理是一种统筹手段,就是通过党建共建“大联盟”、区直部门“大整合”、街社一体“大贯通”、纠纷调处“大集成”、数据资源“大融通”,整合各类治理资源,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力促基层善治。扁平化治理是一种科学方法,就是把辖区内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民众拉到一个共同的“微信朋友圈”,构建起干部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让“点到点交流、面对面沟通、背靠背监督、网连网运行”成为现实,提升工作效率,消除治理层级,实现全天候、全区域治理常态。总而言之,我们雨湖区扁平化治理中的“扁”就是将辖区范围内的所有人拉成一张网,没有上下层级之分;“平”就是努力推动干部群众的平等议事,没有内外圈层之分,实现同心治理;“化”就是强调教化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共商作为重要内容,把感化作为重要方法。治理就是区别于传统的行政管理,寓管理于综合治理之中,又不淡化司法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力的强制属性,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所有人都是治理主体,所有人又都是治理对象。
记者:我们注意到,雨湖区扁平化治理获批全国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能不能介绍一下本次发布标准具体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石津南: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开展基层治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具体举措,作为湖南省首个基层治理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雨湖区率先全省开展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系统全面构建标准体系。雨湖区立足基层扁平化治理目标和探索实践,着力破解基层治理职能定位不准、资源分散、服务碎片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难等问题,以清单化、精简化、精细化、多元化、智慧化为重点,构建了基层扁平化治理标准体系,包含了扁平化治理机制建立、服务、管理、评价等内容,实现了各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可循。
二是科学规范制定事件处置标准。雨湖区聚焦群众需求,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突出问题,围绕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服务、安全隐患治理方面,以“扁平化”机制为基础,全面优化事件处置流程,建立区块事件“一呼即应”全闭环处置机制,编制了70项事件处置标准,解决了基层问题谁来办、怎么办等诉求。
三是创新引领推进治理效能评价。把握基层治理核心,围绕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力上升、群众满意率上升、经济活跃度上升,矛盾纠纷下降、风险隐患下降、行政成本下降“三升三降”目标,创新制定基层扁平化治理综合评价标准,为治理效果评价提供了可量化可测算的“硬”指标,同时评价结果能为后续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记者:2023年雨湖区的“扁平化治理”解纷工作法入选了全省枫桥经验工作法,请问雨湖区扁平化治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有哪些经验做法?
市委政法委三级调研员陈青松:2023年雨湖区主抓扁平化治理,主要做法不仅入选了全省枫桥经验工作法,还获评了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并在全市排名第一。主要是四个举措:
一是人员力量沉下去。党员干部进区块,在全区667个区块创新实行“1+N+1”治理模式,将3000余名区、乡、村干部下沉至区块摸排社情民意。社会力量来搭台。用好“五老”人员、“三类人才”,搭建社区服务平台,灵活多样化解矛盾纠纷。居民群众齐自治,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小区百家宴、楼栋全家福等区块活动,打造“在雨湖感受幸福”品牌,源头减少矛盾和冲突。
二是风险隐患摸上来。注重信息获取,建立“干群联络网”,实现干群“点对点”交流,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矛盾纠纷苗头信息。注重信息共享,依托“千年雨湖”智慧平台,汇聚部门数据,发布“平安指数”,做到及时感知、快速响应。注重群防群治。推行“三级巡防”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处置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
三是一站受理抓处置。一窗口受理,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整合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服务、信访接待、12345等力量,对各类事项一窗受理。一平台处置,将乡镇(街道)、部门的执法力量全部整合到快速处置平台,统一调度,合力处置。一闭环管理,优化事件处理流程,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督办通报、考核评价”闭环管理。四是健全机制保长效。前端分析研判,定期分析研判,明确预警性对策建议,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中端“三调”联动,选优配强专职调解员,成立7个行业调委会、18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并在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后端考核督办,对矛盾纠纷设置“一案一册”,进行回访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处置到位、群众认可。
记者:扁平化治理在雨湖已实现了“一乡街一特色一品牌”,请问在街道层面是如何进行创新实践的?
雨湖区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曹曦:广场街道地处雨湖老城区,下辖6个社区,划分区块32个,拥有常住居民23870人。近年来,广场街道以扁平化治理为契机,因地制宜打造“睦邻善治”城市基层治理品牌,循序破解高层住宅邻里关系生疏、老旧小区自治运转不畅、生活片区物业难以为继等治理难题。
一是从高层楼栋入手,探索治理活动常态化,提升群众参与度。雨湖区广场街道率先在296区块金桂楼3栋举办“百家宴”,邻里关系逐步从陌生到熟悉,自治小组就此应运而生,居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此后,雨湖区广场街道支持和鼓励各区块常态化举办邻里节、共庆生、全家福等治理活动180余场次,选举小区自治组织27个,培育区块协理员502人,相关纪实视频全网点播量突破百万,居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充分彰显。
二是从老旧小区破题,试行治理机制规范化,提升群众公信度。我们在299区块甜蜜园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定期举行“民情恳谈会”,定期公布物业收支,小区业主对小区事务从冷眼旁观到踊跃参与转变,最终实现了物业交费、物业收支公开、业主分红派发等3个100%。在此基础上,雨湖区广场街道对“甜蜜园模式”进行规范并推广,累计指导召开民情恳谈会370余场次,收集解决问题293个,广大业主的“监督员”权利得以充分行使。
三是从生活片区发力,推动治理协商精准化,提升群众满意度。广场街道在309—326区块推行大物业服务改革,以规模效应提升物业服务水准,但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业主之间仍然存在诸多误会。为此,我们搭建对话桥梁,邀请律师和物管部门参加,组织开展物管双边对话20余场次,经过面对面交流、点对点答疑、背靠背监督,片区物业满意率和交费率实现了止跌回升,业委会的“主心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共商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2023年12月,我有幸受邀参加2023“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研讨会上讲述了雨湖区深入推进扁平化治理改革的生动实践,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雨湖改革”和“雨湖经验”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