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谢秀秀:构筑网络育人体系 赋能育人质量提升

2024-09-05 08:52:35 红网时刻

202417x53.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当下,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对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及时构筑网络育人体系覆盖全网民、全时空、全互动,切实提升网络育人质量。

构建融合传播“网”,为构筑网络育人体系“锻骨塑形”。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大势,高校必须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形成多种网络载体全面融合的传播矩阵,构建全媒体网络育人模式。融合“新”“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推进。积极拓展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手机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实现融合运行,构建一体化传播矩阵。融合“内”“外”。注重媒体内联外通,统筹各方面资源,实现内容生产、资源平台、传播效果最优化,打造内外循环生态系统。与地方监管部门联动,做好舆情监测、舆论引导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生态。与校外新闻媒体联动,开展特色网络活动,讲述校内校外好故事,达到聚力宣传的效果,把校园内外网络同心圆越画越大。融合“上”“下”。依托校官网官微等,将院系、个人网络平台汇集起来,构建由上而下、由点及面的“学校—院系—个人”同频发声的网格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做到“一体策划、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真正释放出“1+1>2”的融合传播效应,实现由聚合到质变,形成育人合力。

打造多元内容“云”,为构筑网络育人体系“铸魂造血”。多元、优质的内容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核心所在。大数据时代,应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发挥数智技术,打造多元内容满足育人所需。坚持价值引领,内容有理有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育人全过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资源,结合时事热点,通过故事化、动漫化、影音化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切实做到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坚持聚焦一线,内容有心有用。聚焦学生关注的焦点、反映的痛点,把握具体事实,从细微处切入,讲好身边故事,持续推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网络新闻报道和网络文化作品,让主流话语引发学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及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坚持深挖本土,内容有料有趣。立足地方资源、校园发展特色,深挖校史、厘清校情,推进校园文化品牌网络化建设,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扩大教育覆盖面与影响力,使网络产品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

巧用融媒智慧“数”,为构筑网络育人体系“强体赋能”。必须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助推网络育人系统化创新发展,推动育人精准化、服务智能化,育人效能进一步提升。数智赋能投放精准化。通过数据挖掘与用户画像,了解大数据时代学生群体特征与个性特点、共性与个性问题、普遍与特殊现象以及信息接收方式和阅读偏好的动态变化,做好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瞄准需求,以精准性、交互性吸引学生参与内容生产与传播,实现技术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数智赋能服务便捷化。高校应依托大数据“超级大脑”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着力开发跨平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总入口的校园网络APP,构建“媒体+服务”体系,实现学生高频刚需服务汇集,如成绩查询、后勤服务、网课学习等,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服务中心”,让学生搭上融媒体的信息快车。数智赋能沉浸式育人。高校教师应主动进驻网络平台,通过图片、微小说、微音乐、微动漫、微电影、直播等形式,结合运用VR、AR等数字技术,将静态平面的书本内容转化为动态立体的网络呈现,将枯燥单调的课堂讲授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网络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境界,提升育人效能。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谢秀秀 编辑:李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