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面对“熊孩子”,不妨用“一米高度”看世界

2024-08-27 19:37:19 红网时刻

02ec8bd2143c1e08818ec65c30b125a.jpg

□丁浩然(云南财经大学)

8月24日,在从贵阳飞往上海的一趟航班上,有两位女性因为忍受不了一位一岁多的小女孩哭闹,将其带到飞机厕所里进行“教育”,并录制视频发布到网络上。

近年来,关于小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而引发矛盾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看似“不可爱”的“熊孩子”,恰恰需要我们用爱来呵护。面对“熊孩子”,不妨用“一米高度”看世界。

摒弃傲慢的“成人中心主义”,勿让儿童成为被“成年人标准”审视的客体。当下,在公共空间中保持着清晰的边界意识和良好的自控能力,似乎已经成为大众之间心照不宣的隐形规则。小孩子们一旦进入公共空间,也会被这套大人的标准审视着,如有违反,则会被打上“熊孩子”的标签。

但针对年幼懵懂的孩子,我们也要思考这套规则是否具有普适性。一岁多的小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当行动被狭小的空间限制,又囿于匮乏的语言能力时,他们只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常常提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传统,因为小孩子在飞机上哭闹就将其带到厕所里“立规矩”,是一种过分苛责的“成人中心主义”行为。

抵制盲目的“厌童”风气,勿让儿童成为被剥夺话语权的个体。如今,吐槽“熊孩子”和惩治“熊孩子”等内容,好像变成了互联网平台中的“流量密码”,打开各大社交媒体,不乏看到各种相关视频。一岁多的小孩子,在这两位成年女性面前尚且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在社交媒体上则更是无法表达和辩解的失声者。由此,我们不禁发问,这两位女性拍摄视频上传网络的目的何在?由此也得以窥见互联网平台上追逐流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拒绝无知的霸凌,勿让行为暴力成为儿童一生的阴影。“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这句话看似是玩笑式的自嘲,实际上不无道理。医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时所遭遇的不幸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同时还会损害免疫系统,影响身体健康。两位女性把小女孩带到飞机厕所里进行“教育”,限制其人身自由,可能让她对进入封闭空间产生畏惧,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甚至使其对这一行为产生合理化认识,日后对其他人实施同样的暴力。

用爱呵护“熊孩子”,需要各方协同努力。目前,许多省市以“一米高度看城市”为理念,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等方面规划儿童专属空间,守护儿童成长。但除了国家和政府层面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公众之间建立共识。最近,在高铁上模仿老师制止小孩喧闹的相关视频风靡网络。这也启示我们,面对小孩子们在公共空间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不妨怀着更多的同理心,或是选择更加合适的应对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在公共空间中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例如提前备好玩具和糖果等工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制止时,也应尽量获取他人的谅解,而不是说出诸如“他一直哭我有什么办法”的话语或是与他人发生争执。

面对“熊孩子”,勿以成年人的思维征服儿童,不妨用“一米高度”看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丁浩然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