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湖南岳阳:守护一方呦呦鹿鸣

2024-07-25 08:52:08 红网时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期,随着洞庭湖和长江流域洪水的上涨,东洞庭湖麋鹿被迫离开水泽栖息地,转而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岳阳人与麋鹿的和谐共处,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

近日,记者深入岳阳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带大家近距离感受这一中国独有的“神兽”生活,并了解它们迁徙发展和保护工作的现状。

3.jpg

岳阳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麋鹿觅食嬉戏场景。彭正阳 摄

麋鹿如何安全度汛?

走进岳阳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数十头麋鹿在宽广的湿地自由游荡,觅食嬉戏,宛如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介绍,“这里现有20头成年鹿和5头小鹿,其中包括6月25日以来,成功救助的3头溺水和受伤小麋鹿。这里是仿自然环境,让麋鹿与其他动物共生,麋鹿一部分是救治收容的,一部分是被救治后自然繁衍的。”

随着汛期的到来,洞庭湖和长江流域的水位猛涨,使得麋鹿的栖息地被淹没,迫使它们迁徙上岸。在迁徙过程中,麋鹿可能会遭遇溺水和受伤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从6月25日起,保护协会组织了两个专门小组,分别深入东(岳阳县鹿角、中洲、麻塘)和西(建新、君山、华容、长江一线)地区,监测、引导上岸的麋鹿,宣传保护知识,并收治受伤的麋鹿。每周,保护协会都会对麋鹿栖息地进行巡护。巡护人员会深入红旗湖、藕池河和君山后湖等麋鹿主要栖息地,密切关注未上岸的麋鹿的生存状况,及时提供食物补给,如新鲜的青菜和玉米。同时,还设立了临时救护站和观察室,为受伤或虚弱的麋鹿提供临时庇护,确保它们得到及时的救助。

“到7月21日,我们救助了7只麋鹿,解困了10来只麋鹿,正在跟踪监测上岸的麋鹿有69只,每天都会去给它们投喂食物。”李政说,岳阳在保护麋鹿上展现出了空前的共识。岳阳政府、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公安等部门及沿湖居民、志愿者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构建起一道保护麋鹿的坚固防线。

目前,保护区在华容团洲和新洲芦苇场等地,建设了两个高洪水位麋鹿避难生境岛,面积分别为12公顷和2.2公顷。其中,团洲生境岛顶部建蓄水单元2处,蓄水单元内种植沉水植被菹草和眼子菜;岛顶及周边播撒黑麦草等草本种子;环岛外侧二级平台栽植川三蕊柳和桑树等乔木树种,给麋鹿逃生时提供“避风港”。

洞庭湖沿岸的居民也成了保护行动的重要一环。“每年都会接到多起居民的求助电话,发现庄稼被破坏或麋鹿被困、受伤等,居民们都会及时向救护站求助。”李政说。

保护协会50多名会员和热心志愿者,每天投入十多个小时时间,使用无人机在野外监测,不仅寻找麋鹿的踪迹,还积极向当地村民宣传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前天清晨,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就在鹿角地区,与商户们交流,普及麋鹿保护知识,提醒大家在遇到麋鹿时要第一时间向林业部门、救助站或保护协会报告,切勿围观或驱赶,以免触发它们的应激反应。

遇涨水麋鹿上岸已是常态,岳阳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巡护力度,群众参与保护也成常态,共同构建了政府、保护机构、民间为一体的麋鹿保护网。

东洞庭湖麋鹿迁徙发展现状如何?

麋鹿,俗称“四不像”,因为它们长着鹿角、马脸、牛蹄和驴尾。又因生性喜欢水草和湿地,所以也叫“湄鹿”或“泥鹿”。

麋鹿是中国独有物种,在古代被称为“神兽”。1998年2月,岳阳华容地区发现洞庭湖麋鹿,然后通过监测和保护,麋鹿的数量逐渐增多。2015年,官方消息确认,东洞庭湖麋鹿数量为120头。据最新监测数据,到2023年底,东洞庭湖的麋鹿数量已攀升至289头,加上长江沿岸的30多头和今年新出生的小鹿,总数量已超300头。麋鹿在温暖的春夏之交,即五六月份繁衍后代,以每年约10%的速度稳步增长。

麋鹿会不会被洪水淹死?有没有天敌?小鹿长多大算成年?对于大家对“中国神兽”麋鹿的关注,李政,这位十年如一日关注并研究麋鹿的守护者,给出了他的解答。

李政解释道,麋鹿在洪水期间的溺水事件主要是因为新生小鹿对环境不熟悉,长时间浸泡导致的。他指出,麋鹿的水性极佳,这是它们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的重要能力。此外,麋鹿主要以湖中的水草和芦苇为食,与当地居民的农作物基本没有冲突。

对于麋鹿的成年时间,李政透露,麋鹿在成长至三年后,便具备了繁殖能力。同时,麋鹿的领地意识强烈,它们通常以种群形式活动,东洞庭湖曾监测到的最大种群栖息地有100多头麋鹿,通常一个种群栖息地麋鹿数量在几十头。洪水过后,麋鹿会重新回到熟悉的栖息地,这也是麋鹿在东洞庭湖生态系统中和谐生存的方式。

“呦呦鹿鸣洞庭,东洞庭湖麋鹿数量的稳步增长,不仅是岳阳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更是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李政说,“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麋鹿在东洞庭湖畔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一守护行动中来,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此稿2024年7月25日刊发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大自然”频道


来源:岳阳日报 编辑: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