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访谈现场。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陈果 叶祥 易秀红 益阳报道
“当村民们争相把园子里摘来的黄瓜、西瓜、葡萄端上桌的时候,当村支书说‘你们这些大学生真厉害,顶着大太阳,实实在在帮助我们村搞发展,希望你们多来’的时候,当离别时村民们强塞给我们自家种的水果的时候,当返程路上晚霞渲染绝美天空似为我们践行的时候,我们会心地笑了。在爱屋湾村,我们领略了不同的风光,接触到不同的人们,感受到耕读传家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所学所悟运用到实践中,真是令人难忘……”
7月下旬,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结束后,黄培秀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黄培秀是湖南城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年暑假,她和18位“乡”遇学霸 “马”上讲理实践团同学一起,来到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爱屋湾村,共赴一场盛夏之约。
仅有数百户人家的爱屋湾村是远近闻名的“学霸村”。村里共有3人留学哈佛,7人考入北大清华,出了18名博士,51名硕士,440多名孩子就读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仅2024年,爱屋湾村就有10名应届高考生上了本科线。
为了探寻爱屋湾学霸村奥秘,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湖南城市学院的这群年轻人,深入农户家里宣传文化振兴政策,与村干部研讨乡村文化振兴议题,不遗余力地宣传学霸村耕读文化,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实践团在读书柱前合影。
顺势而为,宣传文化政策
坐车出了城区,在邓石桥上高速8分钟后从新桥河下高速,便踏上爱屋湾村的土地,继续沿着沥青公路行驶3分钟就到达爱屋湾村文化广场。一路上,“博士之家”“硕士之家”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你们是湖南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呀,大热天的,快进来喝点凉水吧。”淳朴好客的村民们主动跟学生们打起了招呼。在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招呼中,实践团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只有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实践团的大学生们开始和村民聊起家常。“在外务工多年回乡,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拓宽了,文化广场修建起来了”“每到逢年过节,龙舟舞狮很热闹,村里的文化活动很丰富。”听到村民们的满口称赞,周刊因势利导,为村民普及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意义、方案和具体路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办‘村晚’,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乡村,推动乡村公共阅读活动,建设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周刊将每一项文化政策娓娓道来。
调查走访,提出发展建议
“村里的文化建设情况比我们想象的好,村中建有多个地标性景观,的确很吸睛,特别是打造了‘心心书屋’这一文化品牌,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发展和利用村里的文化场地还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李顺德是实践团队中颇为活跃的因子,下学期开学进入大三的他,常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村、事、人”三者有机统一。“农民公益培训、乡村大讲堂等活动要积极开展起来,以文化人,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激发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实践团队的大学生们,冒着酷暑,开展入户调研和访谈。
实践团设计了3份问卷,分别针对村里文化建设的认知度、满意度以及需求度3个方面尝试了解村民的所知所想。一周的时间,实践团分成3个小组走访了40多户家庭,通过线上和线下收集有效问卷100多份。
“在访谈过程中,有些村民谈到村里的大学生助学金很好,可是能否多考虑村里的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一条条、一件件,实践团大学生们认真记录下来,形成了1万多字的调研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爱屋湾村文化振兴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实践团与村干部座谈现场。
贡献才智,助力乡村发展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村民普遍重视教育,喜欢读书。遗憾的是缺少多方位宣传。”曾誉萱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几位有绘画功底的同学一起,拿起画笔,作了墙绘,为村里耕读文化营造氛围。莫益和同伴们制作了爱屋湾村优美风光、读书柱、文化走廊和百年木屋等20多条视频,在抖音、微视频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村里的集体经济框架虽有眉目,可村民们的市场意识欠缺,当地特色农产品,如皮蛋、香肠、大米和瓜果等仅供自家食用。”“我们与葡萄园主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全面了解葡萄园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陈香利用所学市场营销知识,帮助农户分析市场行情、营销手段以及销售前景。
实践团成员完成的“耕读”文化主题墙绘。
“乡村文化要振兴,关键还是要做强文化产业,让乡村文化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王娜和同伴们对村里的文创产业开发很感兴趣,通过摸底,发现村里已经有金城米业、豆豆食品等民营产业,文化产业却是有待开垦。“村里原先有做‘状元米’、‘状元’鞋等想法,由于条件有限无法有效实施。我们认为,文创产业要从‘小件’开始,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可以做‘学霸’帽、‘学霸’笔、‘学霸’便携布袋,这样一来,游客愿意在村里购买这些产品,一来增加收益,二来可以进一步推广爱屋湾村品牌。”……这些创意和点子,一一写入了调研报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乡村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振兴。“着手细处办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个盛夏,湖南城市学院的这群年轻人用聪明才智、责任担当谱写了一曲美妙的乡村文化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