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月14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赋能,助力乡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村,发挥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优势,为插柳村插上数字的翅膀。
插柳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利志从生态保护到文化传承,从组织建设到人才引进向成员们具体介绍插柳村,并就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与实践团成员展开讨论。
在当地村委苏小云与曾鑫一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漫步于十二生肖路,聆听插柳村名字的由来。绿叶扶疏,荷花亭亭,不仅映照着自然之美,更映射出乡村生态振兴的勃勃生机;年轮轮转,古树参天,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插柳村拍摄宣传视频和照片,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插柳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实践团实地走访插柳村后发现,村内居民以老人和留守儿童群体为主,乡村数字资源匮乏,儿童缺乏系统接受数字教育和实践的机会。信息化时代下,发展数字教育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据此,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儿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记忆,乡土情深”摄影教学活动。
活动中相机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成为了连接孩子们与家乡情感的纽带。实践团以相机为载体,在教学中融入乡土元素,将课堂延伸向田间,培养孩子们的乡土情怀,增进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实践团成员引导孩子们用心发现美、探究美、表达美,鼓励他们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让摄影成为一种寻根乡土记忆、传承乡村文化的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更多了解插柳村数字化现状,实践团成员深入调研了村中15-46岁部分青年对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等新兴媒介的接触程度,并积极联络当地知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围绕乡村短视频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拓宽乡村文化传播的边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述插柳村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集思广益,创新传播思路,利用新媒体视听技术勾勒声画融合的乡村画卷,并投入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实践中。为当地养蜂户苏维和提供短视频拍摄的指导,打开特色土蜂蜜的网络销路与知名度,积极探寻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