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这腿,实在没安“方向盘”也没设什么GPS定位,一走出小区大门,老是喜欢往菜市场那方向迈,要不要买菜都是这样的,奇了怪了?
早晨爱去菜市场逛逛,是我多年的习惯。哪怕是旅游或出差,每到一地,总喜欢打听当地市场的位置,住下后的第二天,一般会利用散步的机会去报个到。逛完市场,才有真实地到了一个城市的感受,心里就踏实。返程归来的那天,只要时间来得及,也会去菜市场买点当地的土特产,带回来给亲人和朋友分享。前些日子,从北海归来,带了些海产品干货;从贺州返长,带了当地的八步三华李;从衡东回来时,在市场转一圈,实在不好买什么东西,又觉得总要意思一下,就买了两斤炖羊肉的红薯粉皮。提搂着土产品回来,尽管麻烦点,心里面蛮充实。
小区出东门,往东走约1.4公里,有个滨江综合农贸市场,规模较大,品类齐全,是本市河西最聚人气之地。市场位于含光路石岭塘社区对面,利用原长沙锦纶厂的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六十亩。市场整体规划合理,拥有疏菜区、水产区、肉类区、家禽区、水果区、停车场和临时摊贩区,各类门面和摊位井然有序,便利通畅,在市、区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先后几次改造升级,档次明显提升。在网购爆棚,实体门面店明显减少的当下,这个市场的门面不仅未减,反而剧增,可见,与人民群众柴米油盐密切相关的产业是有顽强生命力的,城市居民的菜蓝子工程,是一项持续的工程。市场的人气越旺,我们就逛得越勤。我计算过,从家里出门到菜市场转一圈,一般6400步左右,清晨走走,既能看到热闹,又能买到称心如意的食物,还能达锻炼身体的目的,该有多好!
对菜市场这份迷恋的情感,确实是逛出来的,且越逛越迷。平时,老婆和我一起散步,不会问我往哪走,她是知道我准会去菜市场的。读初三的孙女,在写爹爹的作文里,把我描述成菜市场的忠实粉丝。菜市场卖鱼的小任夫妇,说我每天来了就正常,如果没来就不正常,那一定是旅游、下乡或有别的事去了。有朋告诉我:爱逛市场的人,都是一些热爱生活的乐天派。想想,也对,逛逛市场,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能提升自己的情感,亦能拓宽本身的视野。
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形态,也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如果到了一个陌生城市,清晨散步,看见有人提着袋子或拉着拖车匆匆地往一个方向赶,那前面的不远处,一定有菜市场。你去逛逛,定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个城市的风貌和风格,读懂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市场逛得多了,你的人生经历也就丰富了。
常逛市场,会让你懂得珍惜当下,热爱生活。一个城市,最早打破宁静,迎来黎明的是菜市场,市场里,流动着一股热气腾腾的生气,那匆匆的脚步声,那砰砰作响的摆摊声,那动听的吆喝声,汇成了一部生动优美的晨曲,这种曲子,在别的地方是感受不到的。这忙碌的场面,是心情的调节器,累的时候去逛,或者烦的时候去逛,都能从这里得到一些启示,调理好你的心态。因为,菜市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展示最实际的地方,最有生活气息。看了会明白,如果没有这些蒸蒸煮煮的食物,就没有精彩的人间烟火味,就会变成一段孤独的人生旅程。去得多了,心情也就舒展了,不仅不会烦,还喜欢上了那些嘈杂的吆喝声。有时候,从市场归来,耳边仍响起那“甜酒啊甜酒,好吃不贵,价格实惠”的叫卖声,并有一种百听不烦的感觉,激发着你更加珍惜当下,热爱生活。
常逛市场,能使你看到人间有正气,时代在进步。市场也是一个社会,真善美的人和事在这里常有发生,生意人没有豪言壮语,就是做了好事也从不刻意声张,甘願黙默无闻。掺假、欺诈和短斤少两的状况不是没有出现过,但站不住脚,毕竟正能量始终是这里的主旋律。蔬菜市场有个浏阳女老板的生意始终很旺,除货好,价实在以外,主要是信誉度高,有几次顾客买菜时落下钱包,包内现金少的大几百,多的近两千,她收好后,分文不少地退还给顾客,靠诚信赢得了声誉。
水产市场有个卖甲鱼的湖区老板,我亲眼所见,有次,一个蓝领模样的年轻人过来说是要买只大点的野生甲鱼,老板让他随便挑,他挑了一只,过秤,付款后,边走边说:给坐月子的老婆补一补,催催奶。老板一听,连忙说:回来回来,加点钱,换一个甲鱼。说完,从里屋的尼纶袋子里掏出一只甲鱼,递给那位先生,说:坐月子的人是保护对象,真菩萨门口不能烧假香。我在一旁看了,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笑了笑,说:“生意人嘛,应该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为这位老板的善良之心所感动,心想,伟大常常会体现在平凡小事中。
常逛市场,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有滋有味。市场是季节的晴雨表,常逛市场的人都知道,什么时候到了会有哪些时令瓜菜上市,就象谷前买新茶,清明前买春笋一样,心里面都有一本帐。家庭来了客人需要买些什么样的菜?这些菜在哪家摊位上买才会正宗?心里头也有一个谱。我逛市场,喜欢猎奇,喜欢去找儿时的感受,比如春天了,喜欢买点椿尖回来炒蛋,喜欢买点小笋子回来炒肉。再比如,一场夏雨过后,喜欢到本地小贩摊位上买点地木耳和胡葱子,回家洗净打汤,吃了,透鲜得即刻回到了孩提时。再比如,有时想换换口味,在豆腐店买几坨米豆腐,烧菜时放上点葱花,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常逛市场,还可以交到朋友。宁乡菁华铺范姓夫妇在市场卖菜多年,他的进货渠道都是来自宁乡老家,东西靠得住,价格也实在,常买他的货便成了朋友,有时想要买奇特一点的乡下特产,先天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就会帮你带过来,能够保证你吃到放心可靠的时令菜。市场逛得多了,生活的乐趣也就有了,幸福指数也便提升了。
常逛市场,可使人消除烦恼,增加信心,找到成功的密码。市场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真实的样子,这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也是创业和奋斗者的乐园。有人为养家糊口在这里经营,有人为体现人生价值在这里奋斗,有人成功了,也有人落伍了,它与外面的大社会一样,都要经历风雨,接受大浪淘沙。市场内金纺园包点店的一对年轻夫妇,原来小打小闹,后承租了一个门面,做出的包点货真价实,回头客很多,生意日渐红火,收益多了,家庭也宽裕了。我问老板娘,你们每天几点起来?老板娘笑着回答,一般凌晨两点。累吗?我问。不累是假的,但充实,有回报,她说。她笑起来那模样有点像演员殷桃,但他的幸福指数不及殷桃。我想,这不是她的错,如果有殷桃那样的才艺和机遇,便也会有别样的人生。她明白,自己只能靠勤奋加拼搏获得成功,由于把握了这个度,她成功了。
包点店斜对面的老德雅炒货店,李姓老板夫妇来自宁乡灰汤的乡下,年轻、有经营头脑,靠以往的经营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然后承租了一个大门面,专业做炒货,进货、加工、销售一条龙。他根据市场消费层次,同样的食品一般有多个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很受顾客欢迎。过年过节要排队购物,他还经常把老家的亲戚请来帮忙。他眼光高远,在城里购了房,把孩子送进了较好的学校。如果说包点店老板的成功是勤奋加拼搏的话,炒货店老板的成功则是勤奋加专业。市场经营者的致富之路,都是在商海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市场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美得大气、优雅,美得闪亮透鲜,令人沉醉。常去转转,是一种享受,也可得到升华。
文/图 曾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