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山文化生态园百花湖。
千年广水的园和源
文/蒋集政
2023年11月的一个周末,应市政府办公厅夏剑桥同志邀请,我和同事一起前往广水市参加他的婚礼。首次广水行,充满诸多期待,除出席剑桥婚礼,亦想趁机更多领略广水的历史文化、山水风貌和风土人情。
广水隶属湖北随州,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属楚地,南北朝时期置永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永阳为应山县。此后,应山隶属多有改变,疆域也有所变化,但应山之名一直沿用。1988年撤应山县设广水市,以所辖广水镇而名。广水,“广”指宽阔、面积大,“水”指水流,乃广大水流之意。
如诗似锦印台山
史载,梁大同二年(536年),在应浓山置应州。应浓山即今印台山。印台山文化生态园位于广水市应山大道以西,占地约1560亩,是广水市着力打造的融生态、休闲、健身、游乐、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园林景致美如画。文化生态园突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依山就势,依水筑景,园中保有原始森林65万㎡,新增林木花卉35万㎡,园中有山、有水、有林、有景、有鸟,形成“七谷八峰显应山、有凤来仪耀广水”的意境。此值初冬,色彩斑斓,目光所及,既有绿意葱茏,也有枯叶凋零。漫步其中,宛如“人在园中走,犹在画中游”。
杜鹃谷是依溪赏花的胜地,依溪种植30多种杜鹃,谷顶建有杜鹃亭,底座为中空假山,临谷三扇石门,有水从上流下形似“水帘洞”。没有想到,广水的市花与长沙一样,都是杜鹃。杜鹃谷将杜鹃花分为红色系、粉色系、白色系、黄色系、紫色系五大区域,打造成为杜鹃五色观赏景园。遗憾的是,此时非杜鹃花开时节,若遇杜鹃花季,一定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园内有凤凰湖、天鹅湖、百花湖三大天然湖泊。沿百花湖漫游,湖岸垂柳依依,已是初冬时节,垂柳却依然翠绿,让人生发“冬天已至,春天还会远吗”的感慨。突然发现有几只白鹭在湖中嬉戏。白鹭林栖水食,以鱼为食、靠水为“家”,被称为“水质状况监测鸟”“环保鸟”。百花湖“水清出石鱼可数”,湖中有白鹭栖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名人雅士群星灿。园内共有45栋单体建筑,在启功先生题写匾额的“印台书院”中,有四贤祠、尚书楼、崇文殿、杨涟纪念馆等,都为纪念应山名人雅士而建。
四贤指宋代应山的宋庠宋祁兄弟、连庶连庠兄弟,皆进士及第。宋庠宋祁拜读于北宋著名隐士连舜宾,后均成为北宋大臣、文学家,后世谓“人才二宋”。宋祁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尚书楼“尚书”由此而来;因作《玉楼春·春京》“红杏枝头春意闹”,被称“红杏尚书”。欧阳修游学到应山,曾作《连处士墓表》盛赞连舜宾贤德。连舜宾之子连庶连庠,以清廉著称,被称“连底清”“连底冻”,人称“盛德二连”。二宋二连并称“应山四贤”。杨涟作《题四贤祠》“连名宦业推清冻,渡蚁何心应状头”。
杨涟,明末著名谏臣,因弹劾魏忠贤被害,临刑前咬破手指,血书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刚直忠烈,可赞可泣,人赞“志安社稷报主尽忠正宫闱以明国本,气壮山河舍生取义除阉党而振朝纲”。
诗仙李白在这里写下不朽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园中谪仙阁就是为纪念李白此诗作而建:“谪仙恋寿山故地重游温旧梦,静夜邀明月双樽对饮话乡愁。”
因为周末,事先没有预约,园中楼阁、纪念馆都未开放,据说尚书楼内刚举办过书画展,其中有许多近现代应山名人雅士的字画,遗憾的是不仅没能欣赏这些名家字画,也没能认识近现代的应山名人雅士。
——诗词楹联名闻遐迩。广水自古崇文重教,文脉绵延千年,印台书院内建有崇文殿、魁星楼,崇文重教之意彰显。千百年来崇文重教,让广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
园内步道两旁的树上垂挂着诗词条幅,一树一首,有唐代王勃的《早春野望》“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在我家乡任永州司马期间所作,倍感亲切。每当夜晚,行道树上的荧光灯次第亮起,一条条垂挂的诗词熠熠生辉,成为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令人惊叹的是园中到处可见楹联。公园南大门楹联“汶水河中亦景亦情风轻云淡一方镜,印台山上如诗如画草绿花红四季春”;印台书院门联“夜月恋琴声谁把余音遗院落,春风怡竹韵我舒雅兴醉书香”;四贤寺门联“一祠惟两姓增辉风月关情湖山遗爱,千古有四贤垂范勤廉事国才德济民”;尚书楼前有对联“此地尚书岭上枝头春意闹,当年折桂寰中域外美名传”;崇文殿门联“崇楼有象清风绕,文苑无尘雅趣多”……真无愧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管窥印台书院。
相似亦似风土情
长沙、广水地处京广铁路线上,为了应点剑桥婚礼,我们乘坐普铁前往。车至广水刚过早上8时,正是早餐时间,接站的剑桥小姑和表哥带我们前往位于中山大道的刘记口福早餐店,体验具有广水特色的早餐。
据介绍,广水最有特色的早餐是滑肉面粉,当地人习惯称应山滑肉。剑桥表哥在湖北荆州工作,荆州过长江便是湖南常德,他曾多次到常德品尝湘菜,说还是湘菜好吃,夸赞常德的“牛聋子牛肉粉”味道很好。
来到刘记口福早餐店,见门口两排长长的排队人群,便觉“来对了”。滑肉面上桌,一股辣味扑鼻,便感觉与长沙饮食习惯相近。面是手工面,面汤上有薄薄的辣椒油,看起来很有劲道。滑肉面里还有鳝鱼片、牛肉片、竹笋、黑木耳,内容丰富。首先挑一片滑肉入口——咦,软嫩柔糯,味蕾大开。
剑桥小姑告诉我们,应山滑肉制作颇为讲究,将猪肉去皮洗净切成小块,清水浸泡后沥干,加精盐、味精、姜末、淀粉、鸡蛋拌匀上浆,旺火烧至七成熟,油炸至金黄色,沥油稍凉后蒸熟即成。食用时将烧沸的猪肉汤加酱油、味精、葱花等起锅浇在滑肉上。一听便知,剑桥小姑是滑肉制作高手。
滑肉面的配菜也很有特色,主要是箭杆白、大白菜腌制的酸菜,微酸软脆。有些意外的是,长沙的早餐店一般免费提供茶水,而刘记口福早餐店则免费提供稀饭,虽然很“稀”,却在初冬的微寒里温暖了食客的胃和身。
广水婚礼习俗与长沙大同小异,主持人上场,新郎上场,新娘将新娘交予新郎,新郎新娘互赠婚戒互诉心声,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新郎父亲致答谢词,婚宴开始。不同的是,长沙举行婚礼都是中午12时后,而广水举行婚礼不到上午11半就开始。倒是剑桥父亲夏先生的答谢词,觉得颇有新意、颇具文采,特辑录几段以飨读者——
“今天,日出东方霞满飞,三里河畔彩云堆。高朋满座送祥瑞,百年好合家人归……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亲家……成全了夏剑桥与杨雪的美满姻缘。想必剑桥一定会不辜负你们的重托和希望,一定会和杨雪情投意合,夫唱妇和,和和美美,美美与共。
夏剑桥和杨雪,今天你们结婚了。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们仅进入“齐家”初期,以后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和精彩。结婚成家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结婚后不能满足现状,不能躺平和懈怠,应重整行装再出发,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你们正赶上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新时代,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上不碰高压线,下不踩底线,中间沿着标准线,斗志昂扬,勇毅前行。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胜利地到达自己梦中的诗和远方。
要不忘乡愁,牢记亲情。你们都不是湖南当地人,现在长沙安家立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们应牢记家乡应山广水,这里有生你养你的青山绿水,有向你挥手微笑的蓝天白云,还有你念兹在兹魂牵梦绕的父老乡亲……”
剑桥家是四世同堂几十人的大家庭。剑桥父亲和叔叔30年前分别结婚生子,至今年过半百,两兄弟还没有分家,依然跟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在应山被传为美谈,很是让人羡慕。对我们前来参加剑桥的婚礼,他们全家甚为重视,特地让他叔叔陪同我们婚宴和下午参观桃源村。
晚餐安排在“詹王宫”饭店。剑桥叔叔说,应山滑肉就是詹王发明的。相传,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久病不思饮食,诏告天下后应山詹姓厨师应诏来到宫中,为唐太宗精心制作一盘猪肉菜,李世民进嚼后感觉肥而不腻,滑嫩可口,略为品味便滑入肚中,满口留香。于是连吃几块,胃口大开,赞曰“滑肉!滑肉!”詹姓厨师被留在宫中做了御厨,“滑肉”因此成名流传于世。后詹姓厨师被安禄山谗言陷害为唐玄宗所杀。安绿山叛乱后,唐玄宗发现自己误杀詹厨师,特追封为厨王,后人称为詹王。我们顿感增长了见识……
千年柿王。
柿柿如意桃源境
桃源村位于桐柏山与大别山交会之冲武胜关境内,距广水市中心19公里,是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国家3A级景区。武胜关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缘,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因山为障,凿山成隘,北屏中原,南障荆楚,“车不能为方轨,马不能并骑”,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武胜关者得中原”之说。剑桥叔叔曾在武胜关镇工作多年,亲自参与桃源古村落修复建设,自然成为最好的向导。
桃源入口是一座古关隘拱形大门,门上镶嵌“桃源”匾额,是进出唯一通道。走进桃源,两山之间,一顷平畦,溪流蜿蜒,一座七孔石桥映入眼帘。放眼张望,小桥流水、林木茂盛、古树参天、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同行的几位年轻人不由背诵起《桃花源记》来:“缘溪行……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源村极似“桃花源”,依山傍水,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小溪有9个自然湾,桃源村沿溪而建,自然环境优美。桃源村原名桃园村,在建设全国绿色生态幸福村示范点时,湖北省发改委联点桃源村建设的一位负责人提议将桃园村改为桃源村,得到全体村民赞同。
桃源村历史悠久,入口处《桃花源记》石刻旁便是《女儿经》的石刻,给人一种传统古朴之感。沿溪而行,不远便见“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城寨遗址”标牌。据介绍,大城寨建于宋代,寨墙石砌,因建在大城山而得名,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史的重要实物遗址。
桃源村石屋成片,全村有200多处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屋,时间最长的已200多年,还有随处可见的石桌、石凳、石碾、石臼、石桥,因此又被称为“石头村”。彭二湾的石屋民宿群参差错落地散布在半山坡上,石屋的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粘合剂是传统砂浆,真佩服当时工匠的砌墙技术。一栋石屋的墙壁上刻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时虽然不是“春好处”,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江家桃园也有一片石屋民宿群,路旁的围墙都是石头砌的。这片石屋民宿的名称特别有诗意,比如“半山农舍/梦轩居”“桃源闲居”等,而名为“天然居”的民宿,大门两旁有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桃源村有集体林场、集体茶场,沿溪两旁有多片茶园,茶园里茶树绿油油的。在“桃源茶场”雕刻石旁建有“桃源戏台”,戏台两旁对联为:“戏台高筑小曲民调唱圆中国梦,宾客满座只道自然留恋桃源村”。
桃源村有一座名为翻身水库的小Ⅱ型水库,总库容71万立方,建于1968年,2012年水库除险加固,是下游溪流的水源所在。水库大坝上建有四方石柱的“玉皇塔”,塔上有“桃源”村标。库水清澈,太阳高悬,一边高高的青山上白色叶片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水天一色。
水库岸边有一座茅草顶的凉亭,亭内有两位女游客正在烧烤,从旁经过,可闻着烤串的肉香。亭旁的草地上有三头水牛横卧,凉亭之上的半坡上是“大城营地”,营地里有两栋形似古堡一样的茅草屋,分别挂着“谢家土门酒坊——桃源土法古酿”“豆小匠手工坊——桃源泉水豆腐”的标牌。
水库大坝下有“双井双泉”,双井为阴阳井,南为阳井,北为阴井,又称为“夫妻井”。据说,双井很为神奇,旱涝两季,双井井水不增不减,水质清冽甘甜。民间传说,此双井为乾坤洞内两白蛇所化,两蛇危害人间,罪孽深重,玉帝派天兵天将降服两蛇,化身为井,弥补他们犯下的罪行。大坝上的玉皇塔,便是百姓为感恩玉帝而集资兴建的。
桃源村柿树成林,2万多棵柿树遍布村落与田园之间,其中300年以上树龄的就有600多棵,被专家称为“柿子谷”。顺着“千年柿王”的指示牌往村里走,“天然居”旁有一棵柿树,树干已成焦炭状,明显经过雷电洗礼,但依然枯木逢春,可以感受其顽强的生命力。柿子树下有一口老井,井水满盈,被称作“柿井前程”,即“前程似锦”之意。据说,喝一口老井的水,品尝古树的柿,能品味到历史的深邃与厚重,体会到现实的幸福与甜蜜。
从“柿井前程”继续往山坡上前行,这里屋前屋后散落着上十棵合抱大的柿子树,剑桥叔叔说,这里是古柿树最集中的地方,“千年柿王”就生长在这里。据介绍,这棵“千年柿王”树龄已1200多年,树干粗壮,枝桠苍劲,杆围3米,树高18.8米,每年结果在600斤以上。“品一颗千年柿王果,成一世福寿安康人”,柿子向有“事事如意”的寓意,柿子成熟时节,来此求尝千年柿王果的游客络绎不绝。
期待柿子成熟时,再次广水行……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