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这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借助“天眼”给洞庭湖“把脉”

2023-10-14 16:07:03 红网时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实习生 杨子璇 长沙报道

作为湖南的母亲湖,洞庭湖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湖南人的心。

据统计,洞庭湖湖泊面积已由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减至现在的2625平方公里,除了湖泊面积淤积萎缩,它还面临着湿地退化、洪水位抬升、河道断流显著等“毛病”,迫切需要“专业医生”。

这家为洞庭湖“把脉”的实验室——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洞庭湖重点实验室”)2019年12月应运而生。

这位“专业医生”依靠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对洞庭湖进行全面监测。

借助“天眼”给洞庭湖“照CT”

什么是洞庭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遥感是通过在航天器、无人机等平台上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表特征和变化的数据。

洞庭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贺秋华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遥感技术让洞庭湖的监测有了“天眼”,可以在天空上给洞庭湖拍照,这张照片就像是给洞庭湖照了CT,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来对创伤进行精确的评估,以此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一样。

在天空上给洞庭湖拍照(平水期)。

贺秋华表示,在这项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只能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给洞庭湖“照一次CT”;随着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拍照的频率在逐步提高,目前,洞庭湖每个月都可以进行一次“全身CT”。

随着监测的频次逐渐增多,一旦洞庭湖出现任何问题,相关人员便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医治”。

那这张CT照的清晰度如何呢?据介绍,拍摄的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从几十米提高到亚米级,也就是说,在遥感影像上可以分辨出地面上亚米级的物体。

经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发现湖区内生态异常的现象,相关职能部门也就可以判断并调查是否存在耕地破坏、违法围田、河道占用、湿地破坏的情况。

测量洞庭湖水体反射光谱。

找到一条“维持健康”的规律

然而,遥感监测技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应用,在天气条件不适宜或有遮蔽物干扰等情况下,遥感监测就很难发挥其作用。那如果这个时候需要洞庭湖区的信息怎么办?

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展现出来的湖区地表状况都会有所差异,而通过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的积累,可以在两个数据或多个数据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比如洞庭湖的水位数据和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相对应水位数据的洞庭湖水面面积,据此建立的数学模型便可以成为一个“数学公式”。

贺秋华举了一个例子,计算机可根据遥感影像的监测数据分析丰水期与枯水期的面积与水位的关系,这样一来,综合水文信息,就可以预测某个时间段的水域面积。

从认识环境、到监测数据,再到分析共性找到规律,洞庭湖重点实验室切实走好给洞庭湖“把脉”这一步路。

下一阶段,将继续聚焦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协同自然资源部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大湖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杨子璇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