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昂(吉林大学)
正值五一假期,一则“海底捞一门店睡满人导致无法用餐”的消息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引发网友争论。据报道,有消费者发帖称,凌晨4点半前往海底捞某门店吃饭,结果因夜宿大学生太多需要等位,最终因不愿等待而放弃就餐,更质疑,“海底捞到底是酒店还是饭店啊?”
对此,该门店回应称,“会积极关注顾客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为遇到困难的顾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暖心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消费者对“海底捞到底是酒店还是饭店”的质疑,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海底捞提供住宿服务,究竟是一时善意,还是作为长期的正式业务?如果住宿和吃饭发生冲突,又该作何取舍?
实际上,海底捞作为餐饮商家,并不具备住宿的各项资质。同时,作为非公共部门,海底捞也没有提供免费夜间留宿的义务。对海底捞来说,提供夜宿服务,一方面可以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这既体现了企业温度,又承担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获得社会声誉的营销方式。然而,这样看似“双赢”的行为,如果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很容易陷入“好心办坏事”的境地。
以这次事件为例,无论站在任何角度,都是“三输”的结果。对商家来讲,提供夜宿服务,本来是善意之举,却因为住宿人数过多,不仅影响了正常经营,还受到消费者和网友们的抱怨。对消费者来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却因为住宿人数过多没吃上饭,有些不满实属正常。而对住宿者来说,因为住宿遭到他人埋怨,似乎也是满肚委屈,“自己也是消费者,海底捞也没有赶人,如果找到合适的酒店,谁愿意睡到火锅店呢?”
诚然,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全国各地酒店价格飙升,恶意毁约、坐地起价等乱象频频上演,游客为了节省成本选择留宿海底捞,商家也愿意提供住宿服务,这无可厚非。但说到底,住宿应该以不干扰商家正常经营为前提。况且,商家提供住宿的服务对象,是真正需要帮助的顾客,而不是为了“海底捞夜宿攻略”而来的打卡者。
眼下,“留宿海底捞”成为网络热梗,在各路博主“海底捞留宿攻略”的影响下,很多人仅仅是跟风留宿,把其当作“特种兵式旅游”的打卡活动。更何况,海底捞并不具备住宿的安全条件,这样的住宿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也容易出现人身或财产的损失。一旦受到人们的过度追捧,很可能出现难以预估的后果。
当然,我们鼓励商家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但这种善意应该有一定的尺度,如果没有边界和底线,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海底捞留宿顾客,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能搞一刀切,“说停就停”,也不能本末倒置,影响餐厅的正常经营业。而对消费者来说,要学会体谅商家的不易,不宜过度消费商家的善意,也不宜理直气壮地“说宿就宿”,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应把住宿机会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这样才能邂逅更多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