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琪(西京学院)
4月24日,一则“一个初三女孩穿这样去上学然后被同学说是擦边”的分享投稿火上了热搜。点开分享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只是一个普通女孩穿着一身普通白T和牛仔裤,并无奇装异服,也无大片露肤,只不过贴身短袖刚好显出了发育较好的胸部罢了。“擦边”,在互联网上被广泛用于形容在违反规则的边缘、又没有完全违规地露肉或卖弄身姿以吸引流量。而今,所谓的一个初三女孩被同学诟病的“擦边”,仅仅是因为一件普通款贴身短袖,因为它显出了一个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女孩的身姿。
热议沸腾之下,有人质疑女孩被同学说“擦边”的经历真实性存疑,可能只是博主为博取眼球而自导自演的剧本;也有一部分人将矛头直指两性对立、男权凝视的问题;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在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将“擦边”的定义下得如此轻松、对身边同学“擦边”的评价也脱口而出得那么轻易。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也是敏感的,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一句无心的“擦边”随时都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坠入自卑怯弱的自我怀疑“怪圈”之中,不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诚然,当前事件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但其背后存在的网络热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普遍性问题却值得深思。
以“擦边”一词为例,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将中伤力十足的“擦边”随意挂在嘴边呢?究其根本,孩子们对于“擦边”的认识大多源于网络,受网络热度一时驱使,在其没有受到正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性认知的时候,就简单地将“发育好”等同于了“擦边”,以至对同龄人造成了误伤。
如今孩子们不经意说出的一些所谓的“热词”“热梗”,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尤其是各大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在媒介的高速发展下,接触互联网内容的费力程度大大下降,这使得不少孩子开始频繁认识与使用网络热词、热梗。另一方面,“同辈压力”成为一种无形推手,使得许多孩子主动或被动地接触网络热文化。事实上,原本并不见得孩子们对于热词、热梗有多大需求,但是很多时候,青春期孩子出于从众、慕拜心理,容易盲目追求互联网热度潮流,从而导致孩子们张口闭口都是热词热梗的现象愈发普遍。以致于很多本不关心网络热文化的孩子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不自觉地入了流,开始在生活中狂用、乱用一些网络热词。
诚然,孩子接触并融入互联网并不是一件完全意义上的坏事,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互联网造词、造梗并不需要太多深入思考乃至道德底线。这对于年纪小、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不太容易分辨由热度裹挟而来的网络热文化,甚至是一些“垃圾文化”。他们非常容易被互联网上的一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垃圾文化”所误导,从而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始无意识模仿。以“擦边”这一“垃圾梗”为例,不少孩子不仅开始用其随意评价、中伤身边的人,甚至在某平台掀起了“中学生擦边”的变装视频风。
如今不少网络热文化饱受诟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分成年化、色彩化的词语出自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口中,很有可能对孩子们正在塑造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其发生偏移、歪曲。诚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社会不能完全营造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放纵孩子暴露于互联网“垃圾文化”之下的理由。我们不排斥网络热词、热梗,但呼吁建立正确的、正面的网络热文化导向。而这需要有关部门、网络平台、家长及公众真正建立联动机制,把互联网“垃圾文化”真正拒之门外。
探索浩瀚互联网宇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时低下一直仰望的脖颈,给予身边的“星星”更多的关注。我们期望身边的“星星”在天真眨着好奇眼睛的阶段,可以尽情散发无瑕光芒,邂逅生活中的美好,汲取成长的绿色营养。如此,星斗才能点缀苍穹,让互联网宇宙更显瑰丽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探索更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