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凉灯二十年丨黄于纲创作手记(五):寨

2023-03-20 14:56:53 红网时刻

海报.jpg

“黄于纲:凉灯二十年”展览海报。

凉灯是湖南凤凰县山江镇下辖的一个苗族村庄。自2003年起,青年艺术家黄于纲持续关注这座苗寨,在这里生活、创作了近20年。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观察、记录了数十个苗族家庭在时代变迁下的日常生活,又以一个在地居住者的方式探寻他们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及精神感悟。

“黄于纲:凉灯二十年”展览将于3月25日14:30在美仑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铜官街道办事处支持。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览前夕,红网时刻新闻联合主办方推出黄于纲系列创作手记刊载,展现展览自作品创作、展览筹备及展览开放的全过程,以飨观众。今天,推出第五期《寨》。

寨(创作手记五)

凉灯的每个夜都是长夜,无论是夏还是冬,这里大部分的人把日子过得很慢,慢得你可以清晰看到一户人家,一个人,如何把农活做有计划,如何把自己空闲的时间打发得有条理,如何用阳光丈量一日三餐。

从自己在这个希望小学的教室里做饭起,过了初夏,天气变热,飞蛾越来越多,扑到画上,颜料上、碗里、毛巾上,能粘的都粘在上面,各种颜色花纹,甚至鬼脸,大大小小,简直就是它们的快乐窝。除了声音讨嫌之外,我在里面写画,它们也不干扰我,关灯后,我爬到蚊帐里,它们又贴在蚊帐外面,为了帐子里的一些余光扑撞过来,直到没有一点光亮,便不知踪影,我们一起沉睡在初夏的夜里,外面是各种小心翼翼的声响和空荡的星空,还有零散的狗叫,躺下来,却睡不着,看窗透进来的银光,抓在地上。

我总想在黑夜里拉开那桔黄的灯,给昏暗的四周洒去一些光亮,抵达每个未被遗忘的角落,给每个物件不一样的身影,这身影紧贴着土地和涂上生活最厚重的颜色,并缚着我的希望,我知道夜幕降临,所有都将安身立命,没有这束黄光,黑将落寂于尘世,而尘世的每个颗粒都固执地,懦弱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放弃。

一个斜方形的黄光,印在门口,求文老两口在灯下晚餐,几只细小的飞蛾围着灯泡起舞,小木桌上三碗菜,一碗捣碎的红辣子,半碗蒸熟的竹笋,一碗酸汤,三个碗的影子匍在方桌上,冒着些热气,加上地下两个卷缩的影,没有说话,筷子夹着白笋在辣子碗里蘸一下,直往口里送,和着一坨米饭,只听见筷子赶着碗的声响。他们才从地里劳作回来,腿肚子上还有快干的泥巴,靠毛厕边的杂屋里,存放着许多柴火,耕牛正吃着从田埂上割来的肥草,咀嚼的声响同他们的声响合在一起,这声响是水泥路抵达这儿之后,仍保留着的一份从容。

门外是送丙的那丘水田,里面是吵杂的蛙声和耀眼的星子。

吴哥吴嫂插秧回家,十点才吃晚饭,一瓶酒、一碗肉、一碗辣子,吴哥倒了一碗白酒,咕噜一口干了,夹起块肥肉送到嘴里,顿时,一天的劳累消解了,吴嫂铲起一块锅巴在咬,嘴里响起清脆的声音,电视开着的,没人看,火坑里热着一壶水,吃完饭后,两口子洗个脚,就上床睡觉了,吴哥是村长,是优秀共产党员。

志旺帮父亲煮好饭,备好药后,回到村口的房子里,躺在床上刷抖音,楼下的小屋里是他养的一群鸭子。他得想着法子挣钱,一块钱掰成二块钱过日子,省着帮父亲去吉首买药,他也是村里唯一的年轻人,哥在外打工,他要留守在家,照顾父母。

1.jpg

进门没有多久,求成就斜靠在椅子上打着盹,他的身后是阴雨天特有的黑,黑里透着霉味,灶台、床、方桌、一只灯泡悬在头上,这些在我的画里,反复尝试,用土黄、橙色,再加浓墨,让光融在形体上。我坐在对面,望着沉睡的他,听他的喘气声,门口有嗡嗡作响的蜜蜂,鸡舍里小鸡的叽叽声,对面那片翠绿的林子,里面有才破土不久的竹笋,伸向天空。

他前段时间收完油菜籽插完秧,又把屋后面的菜籽田整理出来,种上玉米,春夏之交的农忙,就这样告停一阵,接下来就是闲散的小事,去菜园、玉米地里除草,施些肥,有时到秧田去看看水,有时把屋里发霉的衣物拿到屋场上晒。

不劳作的求成异常的寂寞,平时白天,他几乎都不在家,要么去田里干活,要么去山上放牛,而现在牛死了,家务少了一半,这一半时间在短时间内是不好安排的。猪仔买不起,一般现在的猪仔要两三千一个,比划下,即使养大了也划不来,还怕养不大。我担忧他这时间该如何打发呢?对于一个中年光棍来说,找老婆是奢望,但把日子过得踏踏实实,满满当当,是该有的,前提是,家里不能有大波折,身体无恙,时常邀上几个邻居,喝点酒,说些野话,一年到头,春来冬去,平平顺顺,老了,一辈子,够了。

我出门的时候,看到他的菜园长势很好,南瓜藤长到了牛圈的门口,这是我羡慕的生机。

晚上,我又过来,求成刚吃过饭,起身把剩菜端进碗柜里,把一副碗筷清洗干净,锅擦干,盖上木盖,灶肚里未燃烬的木炭在饭前已铲到火坑里,火星儿还在串,在响。收拾完后,往壶里盛半壶水,又添了几根柴,火哧哧地裹着黑壶,映得求成的脸火红火红。他坐在一旁,点根烟,脱下鞋袜,脚板向火,左边一只木盆等着水热,火坑上吊的几块发霉的腊肉,滴着水,屋里的受潮严重,门外舍里的鸡刚刚才睡,几声鸡脚挪动的声音,外面细雨还在下,屋里的暖和减少一些冷清和孤单,我开始理解一个人可以把日子过好,对于求成,仍是个家。蛇皮袋装好的油菜籽,码在床边,屋顶上吊着各种大小的袋子,有剩余的玉米种、辣椒种,衣服、农具,还有一张用塑料布包起的凉席,那是我前三年的夏天送给他的,几次看见他睡午觉,睡在堂屋中间,一张塑料薄膜垫着,这样久了,我担心会生风湿,恰好我那段时间要回长沙,便把自己的凉席洗干净,晒干卷好,送过去。他到田里干活去了,把凉席放在门边,走了,一路树荫下,心里凉快,他定知道是我放的席子,他会安心地,踏实的睡个好觉,或是在躺下前,点支烟,想着我已搭上车,想着我还会回来,到他家里坐坐。

白天好大的太阳,晚上是小雨,屋檐下的雨水无精打采地滴着,他泡了个脚,把水泼到门外,放好木盆,又去把电视打开,里面还是抗日剧,看一会电视后,掀开黑蚊帐,爬上床,关上灯。

外面漆黑,浓雾,我摸着路回到小学,刚开灯,成片的飞蛾向我扑来。

2.jpg

一年四季,凉灯人忙碌不停,天黑后吃晚饭,一大早就起床。

在凉灯,黑是孤独而高贵的。直到有光撕开"黑"的脸,尊严,忙碌呈现在田间,张望群山,有云有雨,有绿有黄,每天平淡地走过清晨,夕阳,也有期盼,无论在哪,我都是这样的祷告。

2020年5月写于凉灯

2021年6月22日于铜官工作室修改

创作手稿

3.jpg

4.jpg

5.jpg

6.jpg

艺术家简介

黄于纲.jpg

黄于纲,男,1980年出生于湖北石首,湖南桃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至今关注湘西凤凰县山江镇千潭和凉灯苗寨,2013年开始做"金竹山计划",以艺术学和社会学介入,以“现实主义”述说中国当下乡村和城镇变化。

2020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0卷);2014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卷);2014年,入选2014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获银奖(最高奖);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银奖;2006年,《年关》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社会组三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整理报道)

相关链接:

凉灯二十年丨黄于纲创作手记(一):集

凉灯二十年丨黄于纲创作手记(二):张生

凉灯二十年丨黄于纲创作手记(三):赶集

凉灯二十年丨黄于纲创作手记(四):寨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编辑: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