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专题 青椒评论

国内首个“男德班”:男性也能温柔地感知外界

2023-03-12 21:29:38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30101151146.jpg

□张宇萍(长沙理工大学)

2023年2月底,一场被民间称为“男德班”的工作坊在北京举办。发起者,是国内性与性别领域的著名学者、性教育专家方刚,他从90年代就开始关注女性主义与性别意识的普及。这次9位参与者,最小的23岁,最大59岁。体验过程中,他们有抗拒、有投入,也有流泪的时刻。(3月9日 一条)

这些年来,有关性别的话题愈发敏感。热搜榜单上,从今年初的知乎匿名回答1888万天价彩礼,到不久前的上野千鹤子教授与北大宿舍的对谈事件,每一次都能引发“爆炸式”的讨论。但从这些事件中,也能够明显地看到,性别平等的议题走向了大众的视野,出现的多元声音也正悄无声息地转变很多人固有的观念。

据报道,2015年方刚第一次开“男德班”时,主动报名的学员只有两位,而今年,主动报名的学员数量达到了9位,有大学生,也有中年男性。数字上的进步也体现出,如今不少男性在性别平等思想观念山的转变。

在课程中,“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这个板块与“好父亲”“好伴侣”相比显得不一样。“希望能够将男性从现有的性别结构中唤醒,让男性也成为性别平等的一部分。而男性自己,也终将从中受益。” 课堂的带领者之一谢谦这样说到。

其实,在性别机制中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男性,也可能成为这种机制下的受害者。“强大”“坚强”“成功”,男性往往被这样的词语要求。“你是个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语,也出现在不少男性的童年中。

在这样的理念灌输下成长的男性,对于外界往往是持有一种“坚硬”的态度。有什么烦恼难以和周围人诉说,只能压抑在心里,因为“倾诉”不太符合“男性气质”,也因为“要像个男人一样”而不敢松懈,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难以触碰的成功。随着年纪的增长成家立业后,他们在家庭中需要建立一种“权威感”来展现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在应有的家庭承担上较为缺位,这点在对子女的照顾以及伴侣关系的体现上尤为明显。

因此,性别平等是需要男性、女性共同努力去推动的。当“男性性质”的坚冰被逐渐融化,男性也能够温柔地感知外界。当男性放下传统观念中对男性的刻板印象,男性也能够更好地走入家庭和亲密关系,对于男性来说,这也是一种正向反馈机制。

有人说,平等意识最差的人,是不会想到来报名学习的,来的可能反而是意识较好的男性。推进平等的过程也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固有观念的打破不在一朝一夕间。愿意来上课的男性在课程过后可能没有“改头换面”的效果,但或许就是从他愿意和人倾诉开始,从他和妻子分担家务开始,从他开始给孩子读故事书开始,“男性气质”的坚冰便融化了一点。而他的转变,或许也会使家人、朋友的想法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打破固有的性别印象,普及知识必不可少。对于在传统观念下浸润太深的上一辈,让其完全改变是很难的,只能循序渐进,让其看到改变的好处;而对于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要向其普及知识,什么是性别平等?平权的意义是什么?当年轻人一点点发生改变,一代接着一代,性别平等离我们就不再那么遥远。

来源:红网 作者:张宇萍 编辑: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