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怀化市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接续开展后续扶持工作,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22年6月,怀化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予以督查激励,这是该市易地扶贫搬迁及后扶工作连续3年获得“国字号”荣誉。近日,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搬”出大山奔小康》系列报道,记录怀化在新时代新征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新进展新成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超 通讯员 江满平 田穆英 芷江报道
1073户、4104人,这是一串凝结着心血的数字,也是芷江侗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交出的一份满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答卷。
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乡,一座座独具侗族风格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示范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挪穷窝”“换穷业” “迁”来好生活
“我共有白蜡基地500余亩,今年计划挂放白蜡虫种1000斤、套种糯小米200亩,预计白蜡加糯小米收入可达100多万元。”芷江沅州新城易地搬迁户钟芳竹满怀信心告诉记者。
“安置点融入景区,吸纳搬迁群众进入景区务工,让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芷江易迁后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有集中安置点18个,分布于16个乡镇,2016年开始修建,2018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总占地面积25.65公顷,投入建设资金2.65亿元,共安置693户、2642人。
“车间就在家门口,上班只需下个楼。”搬迁群众贺小莲从三道坑镇三道坑村搬入安置点后,在县易迁后扶联席办和社区帮助下,她进入由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点建立的“帮扶车间”工作。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她笑意盈盈。
通过“企业+车间+搬迁群众+层级就业”的模式,芷江把企业流水线和生产车间建在安置点,为搬迁群众送岗上门,让搬迁群众变身产业工人、秒变“上班族”。全县在集中安置点周边建设帮扶车间14个,2021年劳务收入实现637.2万元。
稳得住 能致富 发展产业是关键
近年来,芷江着力壮大白蜡、甜茶、芷江鸭、柑橘等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对搬迁对象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业的差异化扶贫,特色产业发展覆盖全县所有搬迁户。依托天晟农业、芷民丰农牧实业、春之蓝笋业、唯楚酒业等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雷竹笋、高山葡萄等产业。
大树坳乡大树坳村小思乐安置点,黄双溪村寨坡组65岁的搬迁户正在活动室看着葡萄栽培与管理书籍。
“搬迁后必须要想个门路才行。”2017年初,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农技部门的支持下,李明富参加了乡里葡萄种植培训班,从剪枝、追肥、杀草、抹芽到病虫害防治,他学到了不少技术。今年他家种植的高山刺葡萄喜获丰收,纯收入达8万元。
看到新家变化后,常年在外打工的李良华主动留下来与父亲发展种植业。
芷江还通过土地、林地入股或流转,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合作社有稳定收入、搬迁对象长期受益。并挖掘侗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搬迁对象靠近景区、景点,吃上“旅游饭”。三道坑景区、碧涌清江侗寨等安置点群众,通过发展特色小吃、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销售,安置点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云档案” “云治理”扩宽幸福路
昔日从故乡搬进他乡,而今他乡也成了故乡。在“新家”里,搬迁户真正实现了就学、就医、就业、交通、购物“足不出区”,暖心的社区服务,舒心的社区治理,让搬迁户吃下了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跑单。”驻海峡路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龙湘云介绍说,通过微信小程序社区居民可随时反映问题诉求,经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核验,精准派发所属网格的网格长调处解决。
“云互动”同样深受社区居民喜爱。通过小程序,社区将文明共建、环境整治等活动邀请精准发送至手机终端,居民实时接收邀请参加活动,并可赢取积分,利用积分可到社区“爱心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海峡路社区以“爱心积分超市”为平台,搬迁群众通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策划组织开展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积分,充分调动了群众“靠行动获积分、用文明换商品”的积极性。
作为芷江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目前,该社区已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管理体系,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了特殊人员康复中心、老年妇幼之家、爱心超市、就业培训中心、党员活动室和中心幼儿园等,使搬迁群众真正融入了社区。
相关报道:
搬出大山奔小康① | “五强五兴”后劲足 有家有业有幸福——沅陵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搬出大山奔小康② | “ 产区共建”促“共荣”——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升社区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