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环境提质改造后的“茶子花街”。
红网时刻记者 孙欣玮 通讯员 邓旭东 益阳报道
家家庭院美,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5万元……在益阳,也许没有比清溪村更有名的乡村了。4A景区,就在村里;书屋民宿,在农舍里;“山乡巨变第一村”,就在这里。
也许有人不禁要问:除了看得见的风景与房子,摸得着的智慧农业,传得响亮的故事与名声,这一村凭什么成为“第一村”?
答案是苦练“内功”,创新乡村基层振兴模式。
今年,清溪村成功获评“十四五”期间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恰是清溪村创新式乡村基层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带着探索的眼光,记者再访清溪村,看清溪村是如何练好新式乡村基层治理这一套“内功”。
“茶子花街”屋场会。
“一条心”发展,落实村民所需
走进清溪村,干净整洁的道路、绿荫环绕的屋舍、栩栩如生的墙画,石子路和绿植交相呼应,文化书屋里的老乡们喝着擂茶,吃着擦菜子,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清溪村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80余万人次。说实话,要没有全村人上下一条心,也不会有清溪村的今天。”清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周俊感触颇深。
“能新设一个晾衣区吗?衣服晒在街道边游客反应很不雅观。”“街道的仿古门头已经年久失修结构老化,能换新吗?”一系列疑问和呼声在2022年6月的“立波小街”沸沸扬扬。当日,“立波小街”开展了一场关于“小街”人居环境提质改造的屋场会。现场,由五级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汇总的30个问题诉求,被提及在会议中,村干事此刻也“不停蹄”的跟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疑惑解答,全体民众沉浸在小街的改造细节之中,共商改造发展之事。
2022年8月,“立波小街”在屋场会的顺利协调下,顺利动工。仿古门头新修加固,晾晒区也统一规划于每家店面的二层平台处,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全面统一化,至此“茶子花街”正式诞生。
在民意整合之中,对改造措施产生质疑的声音也不少,作为清溪村组村民代表,又作为村民小组长的周浩群回忆道,“小街”改造中有一项关于落地窗建设的举措,本意是来增加居住的采光效果,让居住感更舒服。然而对于落地窗这种新事物,有些老人家没接触过,并不满意这类统一的风格改造。面对“风格喜爱”这一类主观的心理活动问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的同志们也是做了多次“无用功”。
“我即是村民推荐又是通过公认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像我们这种代表去做协调工作的话,既能站在村民立场又能保证协调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作为村民代表的周浩群表示,自己也是“磨破”不少次嘴皮子“三顾村庐”,以村民的立场出发才让反对的周姓村民说出“害怕玻璃破碎,娃娃会有安全隐患。”的真实心声。
2022年5月30日,清溪村开展的“清溪讲堂”主题培训。
“一张网”学习,激励村民向好向善
生于1952年的谌菊英,是清溪村榔树湾组村民,72年的时间,她见证清溪村由内到外的巨变。“那个时代能吃饱饭都不容易,别提什么品德教育和学习了。然而现在,我们时不时可以跟着网格的村民去到清溪剧院进行学习,别提多快乐了。”
“我怕不做会后悔,我不怕是因为我正确。”谌菊英表示。2022年夏季,正是清溪村游客量爆棚的季节,谌菊英向往常一样走在清溪村的小道上,刷着手机漫步休闲。然而,不远处的水渠道上出现了一个摔倒的人影,谌菊英撇近了才发现是一名游客,一头栽进了水渠土里。见此情景的谌菊英,手机和钥匙没顾忌得上存放,顺手抛在一旁土堆里,及时上前扶起了这位年迈的游客。因为自己也上了年纪,谌菊英将游客从土堆扶起后,及时联系了当时的党群联心网负责人邓海波。经过一系列的救助后,所幸游客无碍,谌菊英也松了一口气。
清溪村村民正在认真听故居纪念馆老师讲课。
清溪村村民救助游客的事件近年来也不少,谈及基层治理中的德治,党群联心网负责人邓海波说:“我们一直力争本村的文旅品牌打造,这个‘文’我个人认为,更多体现的是我们村民的文化、文明和素养。所以说,我们联系服务群众体系的工作人员们都要带头来起到引领作用,要将品德教育学习落实,而不是浮在表面。”
近年来,为将“讲文明、懂礼仪”的概念深入到每位清溪村民心中,提升村民对周立波红色精神的了解,加深村民对清溪村“文学村庄”定位的认识,清溪村不断开展了“清溪讲堂”主题培训,以网格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激励村民向上向好、向善向美,加大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时代文明新风。
民情分析会。
“一个站”服务,助力返乡创业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年轻人的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2022年8月,作为联络站站长的邓春生,在深入村民家中走访时,发现出村民任海准备出售的农产品包装上的法律风险。对于这种农户自制的特色食品,由其生产周期、销售周期都比较短,在未经办理生产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经营会引发法律纠纷。对此,像任海这一批返乡青年来说,有一个专业的法律咨询站才能更好的大干一场。
为了将农产品走出清溪,为了实现初级农产品到高级农产的发展走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清溪村重点将村内外的创业实际案例作为教育素材,同时联动村民代表服务群众联络站,建立起一套村内的“创业法律咨询点”,对创业者进行盲点和风险上的法律服务,为乡村个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邓春生表示,只有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创业者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下施展所能、大显身手。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级联系服务群众体系中,把工作细节做到极致,创新发展了以村民为本的五级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既(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群联心网—包片村干部—联点领导干部),树立以自治、德治、法治的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自清溪村创新发展五级联系服务群众体系以来,共选举110个村民代表,对接827户村民,实现了村民联系的全覆盖,对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予以足够的深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村民代表监督管理制度,纯洁优化村民代表组织,构建新起新时代下规范化、制度化的村民代表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