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龙(南京师范大学)
每年暑假,高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或宣讲理论思想,或进行实地调研,或组织志愿服务。而今年,湖北一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则别开生面。据荆楚网报道,7月16日,湖北科技学院举办“生存大挑战”出征仪式,从全校选拔出61名学生,每名学生只带100元,不得接受任何劳动报酬以外的资助,分成十队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生活15天。
这并非是湖北科技学院首次举办类似活动。早在2007年,该校13名大学生前往长沙,用100元挑战生活15天,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国内百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关注。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表示,时隔16年后重启“生存大挑战”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切实了解社会实际、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就业能力。
或许是见识了太多浮于表面、脱离实际的“社会实践”,此新闻一出,便得到了网民的点赞与学生群体的认同。不用在朋友圈里刷问卷数量和阅读量,不用四处走动关系寻求在媒体上发新闻稿,大学生在暑假真正走出象牙塔、走到广阔的社会中,能帮助自身更好地实践所学。由于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原因,高等教育中大部分课程均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生存大挑战”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工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内,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便可以获得优良的成绩;而在学校之外的社会,学生不仅要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重视综合素质,如面对机会要积极争取、待人接物要谦逊有礼、处理工作要脚踏实地等。也就是说,“生存大挑战”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训练平台,可以让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了解到综合素质与技能的重要性,完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
高校组织“生存大挑战”实践,也回应了公众对于大学生的关切。事实上,舆论场中一直存在着对于大学生的担忧,担心这一代大学生脱离现实,“毕业即失业”,失业之后又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而通过组织“生存大挑战”等类似的实践,虽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至少也可以帮助部分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直面社会现实,并以此为指引,在剩余的大学时光中多些针对性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