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专题 青椒评论

电影院里,“有文明”比“显文化”更重要

2023-07-16 18:45:08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30101151146.jpg

□何逸铭(黑龙江大学)

近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仍在热映,但同时也能看到不少观众吐槽在影院内遇到孩子跟着电影一起背诗的现象。即使该行为影响了在场不少人的观影体验,许多观众也都会陷入提醒孩子、不要影响他人的两难境地。

在各大影视平台的评论区内,集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情绪,网友唇枪舌剑的讨论也是络绎不绝。一方面,观众指责部分儿童吟诗声音过大;另一方面,家长则搬出国学启蒙为由替孩子们吟诗辩解。站在不同的立场观察,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不能简单地用孰对孰错的二分法进行判断。

实际上,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并非新鲜事。过去我们对音乐厅、剧院、地铁、火车里引发的不文明行为,往往是一经发生就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之所以这次舆论出现不同杂音,无非是在纠结谁更重要的问题——是讲求公共规则的文明,还是让儿童观影吟诗感受国学文化。

应当明确的是,既然同处于电影院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那么就有义务优先遵守公共规则。孩子们如果在电影院里大声吟诗,的确会破坏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违背电影院内不得大声喧哗的基本规则。更何况,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儿童,也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喜欢跟着电影大声背诗。对于那些想要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收获、切忌喧哗的大小观众来说,花同样的钱从头到尾忍受长达168分钟的“高音炮”,别人开心我倒霉,实在不合理,也有失公平。

至于家长认为孩子吟诗能带来教育获得感,则更多属于家庭内部的私人话题,不是一个具有公共价值的合适话题,不能一概而论。须知,规则的制定本就是以公共利益为先,即使遵守特定规则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不利于部分群体,但长远看是促进公共利益的。因此,在带孩子来电影院之前,家长们就应该做好控制孩子部分天性的心理准备。舍小家,美大家,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

而想让孩子有文化,得先让他守规矩。不打扰别人,不仅讲文明,也是显文化的另一种姿态。儿童在观看电影《长安三万里》时大声诵读唐诗,大概一时会加深对古诗的记忆与理解;但从另一角度,孩子们对规则的重视程度却可能下降了。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意思是想让人的本质善良,还需各种法律制度、规则来帮忙。孩子总会长大,漫长的一生中也许用不到几次唐诗,但一定会遇到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情况。缺乏规则意识,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有可能变成下一个被乘警拖离座位的“霸座男”,亦或是今年5月被他人指指点点的“插队女”……

这笔教育账,不光家长得算明白,对整个社会也是一次教育启迪。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影院已经注意到这种儿童观影吟诗的情况,并主动推出配合电影宣传的儿童背诗活动。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将儿童观影吟诗与以往的不文明行为混为一谈,毕竟这背后承载着实打实的教育意义。随着《长安三万里》剧情的不断深入,自由洒脱的李白、百折不挠的高适、沉郁顿挫的杜甫带着他们的诗歌,伴着孩童的吟唱沁入每位小朋友的心灵,为国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李白、高适看到今日少男少女受到他们故事的感染吟诵古诗,一定会“仰天大笑出门去”;但倘若小家伙们丢了礼数、没了规矩,注定走不完余生的“长安三万里”。

来源:红网 作者:何逸铭 编辑: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