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晓
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铺展眼前。循迹溯源,20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蓝图,这一巨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来自于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
“千万工程”何以历久弥新?这背后蕴含着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从浙江“美丽示范”到全国“美丽效仿”,“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接力推进,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激荡新时代中国乡村万千气象,可以从中一探“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也能为我们当前和今后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宝贵借鉴。
以“人民呼声”为指针,深入群众破题。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千万工程”实施之初,立了三条标准,其中一条是“看老百姓口碑,考验‘千万工程’是否真正让农民受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千万工程”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在于真正让群众受益,从而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这也启示党员干部,做好每项工作,不能点个题、提个要求就完事,需要亲力亲为、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以“人民心声”为圆心,找准症结解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注重“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正是掌握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法,才让浙江千万乡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因此,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道路上,也要多听人民心声,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人民掌声”为标尺,破解民生难题。一项工程坚持20年,仍能历久弥新、走在前列,缘于其中蕴含的守正精神和创新理念。“千万工程”不变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这个立足点,不断变化的是从建设到经营再到共享,努力实现共富的目标。正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出新,“千万工程”才能历久弥新,赢得百姓的掌声。因此,我们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持之以恒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托举起万千农民群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