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非遗里的芙蓉:曲水映芙蓉 “湘”遇知传承

2023-06-26 12:08:27 红网时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嘉倪 长沙报道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于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来自湖南的各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亮相,带领大家畅游三湘四水,领略湖湘大地的非遗之美。不少人感叹:还没看够呢!

那就让我们把镜头

聚焦芙蓉区

这里作为湖南省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

不仅坐拥湖南湘绣博物馆

汇聚三湘四水之绣艺‍

微信图片_20230626093426.jpg

湖南湘绣博物馆

还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等

道一曲“吹拉弹唱咙咚呛”

640.png

花鼓戏表演

还有更多老牌名品

等您来体验非遗中的楚汉情、湖湘韵

传统技艺篇

640 (1).png

黄帝内经有云:“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凑脾。”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以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一些具有芳香特性且具有养生功能的传统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调和并加工,形成各种香品,以外用的薰烧、佩戴、喷洒、敷贴等方式,达到预防疾病、缓解疾病、养生保健、除污辟秽、美容养颜等目的。在芙蓉区,宁门香局传习所、青岚香堂传习所等一批示范性非遗传习所让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不断焕发新的魅力,该项目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5中国红瓷器.jpg

红色瓷器一直是瓷器中的珍品,大红色陶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一道千古难题,终于在2000年“中国红”瓷器问世之时得到跨越性进展。从此,诞生于芙蓉区大红陶瓷厂的“中国红”瓷器声名鹊起,名扬海内外,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与菊花石和湘绣一起并列为“长沙三绝”。“中国红”品类非常丰富,共有4个系列107种,但由于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中国红”瓷器无法批量生产,拉坯、绘画全靠手工,每一件都是仅此一件。毫无疑问,目前中国红瓷器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工艺美术产业,是展示和宣传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2抖空竹.png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空竹一般为圆盘状,中有木轴,抖空竹既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使之在空中旋转、发声的一项运动。制作空竹一般是截取一节大竹或用小段刳空的短圆木,打上音孔,外表刻上旋纹而成。空竹的操作技巧有扔高、呲竿、换手、一线二、一线三等多种形式,适当的抖空竹运动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育才东屯小学为芙蓉区非遗传承基地(民俗体育类),学校将空竹、花样跳绳、竹竿舞、打陀螺、武术编撰成教材,进行全面普及。

传统味道篇

6徐长兴烤鸭.jpg

“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是长沙人熟知的一条顺口溜。这其中的徐长兴烤鸭,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徐长兴烤鸭制作技艺传习所。其名鉴于“长兴久旺”,由原籍南京的徐沛斋先生于清末光绪年间在长沙始办,因选料考究、为商诚恳,一时声名鹊起,尤以“一鸭四吃”“桂花鸭”最负盛名,成为当时星城不可多得的美食。时至今日,徐长兴烤鸭“落户”芙蓉区,第五代传人徐明先生正将百年老店不断发扬广大。

7米粉.png

长沙甘长顺传统手工米粉及五大炒码制作技艺是指甘长顺历史发展直至现存的、为广大市民所熟知的传统手工米粉及鸡丝火码、辣椒炒肉码、腰花码、三鲜码、猪肝码等为主的五大炒码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手工米粉,采用专用稻米经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讲究原生态健康传统,极富营养价值,作为湖湘人味蕾上魂牵梦绕的一种牵绊,更是一种人文情怀和思乡情结的具象化体现。而五大炒码技艺取之于湘菜技艺,在手工米粉的原汁原味基础上增加湘菜独有的色香味,成为推广湘菜文化的重要形式,极具商业价值。甘长顺传统手工米粉及五大炒码制作技艺,凝聚成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的美味,在湖南食客们的心中,是不可多得的地域特色美食。

8 湘菜.jpg

长沙是湘菜的主发源地,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就记载了当时的湘菜烹饪方法。而在所有从事湘菜烹饪的门店中,唯一的一家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知名老店就是玉楼东。玉楼东创办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过不断总结,形成了以麻辣仔鸡、发丝百页、酱汁肘子、洞庭龟羊、柴把桂鱼、腊味合蒸为代表的玉楼东六道经典湘菜代表作,目前已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道菜都是采集最乡土的原料供应,采用特有的刀工火候,让每道菜都有了其独特的色香味形。

文化传说篇

640 (2).png

定王台一直是长沙的知名之地,原有古台因战火原因被毁,现仅存基址,即长沙市图书馆老馆所在地。定王台的来源,与西汉长沙王刘发有关。刘发长大后,被景帝封为长沙王,割长沙以居。当时的长沙,相对于王都西安来说,是极偏远又极不发达的地方。依当时的条件和皇室的规定,他不能接母亲到长沙居住,更加深了他对母亲的担忧和思念。于是,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专人专骑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如此年复一年,运回的长安泥土堆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希望透过千山万水,给母亲以问候,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刘发封长沙王在位27年,死后葬在长沙,谥号定王。定王刘发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被历代文人所推崇,使定王以“孝”著称于世,他用长安运来的泥土所筑的高台,亦被人们称之为“望母台”和“定王台”。

作品名{白果园}、作者:李和卿、电话:13787311106.jpg

白果园为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的11条历史街巷之一。位于人民西路(织机街)北侧,南起人民西路,北止苏家巷口,因早年巷口有几棵树荫如巨伞的白果树而得名。有关白果园的由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传说。相传远古年间,天帝最钟爱的七仙女,因为看到人间旱灾肆虐,草枯木死,民不聊生,特向天帝奏请下凡解救灾民。七仙女来到凡间一名唤星沙的地方,见老少百姓皆坐地观天,嘴枯唇裂。七仙女见此一景伤心落泪,在巷口街头玉臂一挥,数株白果树拔地而起。老百姓见此欣喜若狂,老百姓为缅怀这位美丽善良的七仙女,遂将此巷命名为“白果园”。

12化龙池的故事.png

化龙池原名玉带街,位于湖南长沙芙蓉区,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至今保留麻石路面。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有一天,店主告诉学徒说:“我死后就丢在门外的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你就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学徒按店主的嘱咐,如实照做。一年后,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日子越长响声越大,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学徒梦见店主抓他说:“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变成了一条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去了,到时,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学徒醒来,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的妻子满眼泪水助他熔铁,将铁水倒入井中,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下去……井不见了,响声没有了,地不再震动了,孽龙被铁水溶化了,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再后来,进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

来源:红网 作者:张嘉倪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