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档案】
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成员。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48.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6元。
隶属于湘潭市岳塘区的七星村,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金三角”地带, 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1573人。近年 来,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七星村的发展潜力被充分激活,逐步形成了“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乡村振兴模式。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七星村的樱花已是漫山遍野,附近城市的游客一波波涌向这里,他们既是来寻找春天的浪漫,也是来享受这 里原生态的乡野之美。
由于游客多,村民邹晓宇这几天都起得很早,忙着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自家房屋改造的“乡遇七星”民宿虽然只有6间住房、 2间棋牌室,为游客提供简单的餐饮,但天天满客的状态还是让他干劲十足。
七星村全景。
“这是一年中最旺的季节之一,把服务做好,口碑就自然出去了!”年近花甲的邹晓宇利用闲暇时间把手机地图和“携程”“美团” 等平台摸得滚瓜烂熟。“我家的生意, 大部分是从这些平台上来的。”
“以前干木匠、开‘跑跑’,现在当起了旅社老板,邹老板发得狠呢!”面对过路村民的打趣,憨厚的邹晓宇“嘿嘿”地笑着,腼 腆的笑容,映衬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七星村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心“金三角”地带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地多、路难走。曾经,那条不足一米宽的土路,是村里通往外界 的唯一途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即使是骑单车也得花上 40分钟才能赶到镇上。村里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年纪大的就起早贪 黑地种地,除了到镇上赶集,没人愿意出村。
现在,宽敞的沥青路两旁花木相拥,江南风格的民居星星点点洒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俨然一幅绝美的彩色山水画卷。在外打工的人大多都回来了,上班、创业,一片繁荣的景象。 2020年,七星村获评“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而这一变化,都发生在近十余年间。
如果把乡村振兴比作一场战役,那么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机遇则是七星村人冲锋陷阵的支撑和底气。而真正激发他们创业热情的,则是缩小山里山外差距的决心和勇气。
一条道路,活了资源,脱了贫穷
村民的幸福来得并不突然。七星村的蝶变还得从那条路说起。
以前,通往七星村的不到一米宽的土路,是从昭山下的湘江码头到长沙跳马的唯一通道。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七星村算是一个 难得的交通要塞。后来,这条路却成了严重阻碍七星村发展的源头。原生态农产品出不去,好项目进不来,村民们仅靠劳动力输出维持基 本生计。
十多年前,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贯穿七星村。有了便利的交通,七星村瞬间成了生态农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屋里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来这里做事,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做下去。”在七星湘采花园大棚里,坐在凳子上除草的言翠纯说起 在这里上班的感受,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没想到70多岁了,我还 有地方做事赚钱!”
七星湘采花园是七星村2019年引进的鲜花种植项目,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了玫瑰、百合、郁金香、非洲菊4大类的60多个品种,既供游客现场采摘,也向中高端渠道提供定制鲜花。由于生态环境好,又地处长株潭中心地带,这里的鲜花供不应求。
七星湘采花园每天至少需要15个人做事,拥有闲暇时间的村民都可以来上班,只要身体健康,年龄不限。
“言娭毑吔,你屋里有崽有女,儿孙满堂,在屋里享清福就可以哒呢!”在另外一垄地上除草的村民往这边喊。言翠纯看了看对方,回答道:“我还动得做得,还能出来赚钱,就是福气。我这样的 婆婆,估计也只有七星村才有呢!”“哈哈哈!”一时间,欢声笑语 不断从大棚里传出来。
近十年来,凭借土地流转,七星村引进的农业产业项目越来越多。目前,村里上规模的有七星村樱花乐园、绿加源生态果园、七星湘采花园、康庄菌业园、碧源春茶园,共为200多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其中,通过“引老乡建家乡”引进的康庄菌业园,是当年村里的扶贫项 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很快让全村的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
一项决定,强了产业,富了农民
脱贫只是底线,致富才是目标。七星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由于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禁止开发区”的特殊身份,七星村要走有自己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但是,一个昔日的偏僻山村,如何才能缩小与城区的差距,融入日益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当长株潭地图摆在会议桌的中央,“乡 村旅游”四个字便出现在决策者们的脑海中。
很快,“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清晰起来。
要走出这一步,首先就要争取政策,并按照“一户一宅一设计”的原则,采用湘中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将湘中民居的特点体现出 来。不久,政策下来了,以每平方米500元为基数,每户补贴封顶120 平方米;设计院的人也来了,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各户具体情 况进行设计。
起初,这一思路并没有得到所有村民的拥护。尹真就是其中典型的“钉子户”。
尹真是厨师,16岁出门学徒,当时已在村里开起农家乐。他家两兄弟,加父母一起三个户头,但按照政策只有两户能享受补贴。也 就是说,他家最多能享受12万元的改造补贴。
“要把房屋改造做好,除了补贴,自己还得掏几十万元,一般农户,有几家能拿得出来?”尹真的这句话,说到了很多村民的心坎上。
七星村村委班子对于民居改造项目推进的难度,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大家心里都清楚,七星村只要跨过了这道坎,打好了“乡村旅 游”这张牌,不但能改善全村的人居环境,更能吸引长株潭三市居民 前来观光休闲,这是带领全村致富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途径。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快不快,全靠组织带。
在发动党员干部率先改造房屋的基础上,村干部与设计师一户户上门,一家家描绘七星村的发展前景。设计师对各家户型和投入意 愿进行摸底。对于有意愿改造,又拿不出钱的村民,则由村上提供贷 款担保。
“要不是村干部反复做工作,不单是我,可能全村都会失去这个发展的大好机会。”回想起当年的情形,尹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投入的30多万元,当年就回本了。”最近几年,村上的乡村旅游 搞得红红火火,他是受益者之一。
2017年国庆节, 因为成片的向日葵开得旺盛,七星村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红,就此走上了它的“网红”之路。
时隔4年半,七星村樱花乐园项目第一期260多亩试开园, 4个品种的樱花竞相开放, 在10多天的花期里, 引得数万周边市民蜂拥而至。“单是今年3月8号中午,我这个小小的农家乐就承接了147桌饭菜。”说话间,尹真的脸上有着藏不住的喜悦。而近几年,尹真的农 家乐每年营业额都在200万元以上。
乡村旅游建设初见成效,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村民创业。目前,七星村有30家农家乐、 5家民宿,另有KTV、商店、酒坊、蜂场等数十个商业户和产业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6万元增加到了3.5万元。
目前,七星村樱花乐园项目正着手下一期工程建设,将种植花期不同的观赏花种,让全年都有花,月月都精彩,让七星村的旅游全 年都是旺季!
游客们在七星村樱花乐园里与春天亲密接触。
一番治理,优了环境,稳了民心
七星村火了,游客越来越多。
即使是每天接待数千游客,七星村依然保持着干净整洁、文明有序。这让游客在七星村总能收获一份好心情。
其实,有着村民510户、 1573人、总面积9平方公里的七星村,其乡村治理对于村两委来说本就是一场大考。如今走上城乡融合的发 展道路,当外地游客不断涌向这里时,给七星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计划外”的治理难题。
对于七星村村两委来说,这是一道乡村治理的“关键题”,事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村民的钱袋子和幸福感。
七星村自创了一套“党员+农户”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每个党 员负责联系3到5户村民。就这样,全村78名党员就形成78个工作小组,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垃圾处理实行付费制,低保户免费,普通村民家庭每月5元,产业户每月60元至100元。目前,这一制度的执行率已经达到100%。用村民陈建军的话说:“一年只要花60元钱,一家人享受全村的整洁卫 生,这笔支出怎么算都值!”
目前,在“户分类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下,全村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零垃圾”全覆盖。村上投建的5个污水集中处理池和1个太阳能垃圾处理房,为全村的环境卫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事实上,环境好不好,养蜂人最清楚。
村民谭春明因为残疾,曾经是贫困户。自从几年前,朋友送了他一箱蜜蜂后,他便走上了养蜂的创业之路,也因此成为村上典型的创业脱贫户。
“这几年环境好了,蜜蜂成长得特别快。如果不是刻意控制规模,到现在,我屋里的蜜蜂400箱都不止了!”由于人手和储藏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谭春明将蜂箱控制在120箱左右。如今,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和村里大面积种植各种花卉,让谭春明有了扩大养殖规模 的念头。几个月前,他投入3万元建了一个可存储蜂蜜5000斤的地窖。 目前他正着手在地窖里安装除湿设备,为今年第一次取蜜做准备。
“现在,七星村环境好,干净整洁、民风淳朴。而且户户都有自来水,公共汽车开进村,发展机会也不少,哪一点比城里差?”嫁 进七星村多年的刘永红,以前一直和丈夫在外打工,近年回村后就再 也不愿意出去了,“现在的生活,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的路径,是释放农村劳动力、土地等方面资源的发展潜力,以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这些年,七星村全力释放土地与环境资源的发展潜力,成功破解“禁止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难题,依托原生态环境打造农业产业“五大园”,凭借青山绿水资源拓展乡村旅游经济,活资源、强产业、美乡村,形成了“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乡 村振兴模式。
项目有了,乡村美了,人心齐了。如今,七星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小。事实证明,七星村的城乡融合发展,融出了“乡村旅游”的宏大命题,融出了乡村振兴的“七星模式”,也融出了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总策划:贺弘联 王冠华
执行策划、统筹:陈海波 周逸峰 陕振萍 曾小颖
作者:刘放明 胡冲
责编:王嫣
校读:范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