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工程学院支社主委彭烈洪。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刘放明 楚湟 湘潭报道
“城正街传统砖木结构古建筑、五六十年代红砖房、八九十年代的水泥平房,加上隐身其中的旧厂房,经历时代变迁形成了现代都市夹缝地带,形成了独特风貌、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积淀,文旅开发潜力大。”湘潭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工程学院支社主委彭烈洪说。
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彭烈洪长期为提升城乡文化艺术品位鼓与呼。今年,他就打造湘潭老城区文艺采风创作基地和城正街文化线路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
他说,湖南特别是长株潭的高校有不少开设了艺术专业,每个学校都有1000-2000人的艺术生,总数达到3-4万人。但长株潭周边近200公里以内都没有写生基地,每年的写生课程基本都去了外省,往返奔波劳心劳力且成本高昂。围绕艺术馆建立起相关服务体系,在老城区建立起写生基地,既可以通过保护性改造,以雕塑、壁画、实验艺术等公共艺术作品重塑街区形象,结合场馆展览,借艺术采风基地来激活它尘封的文化、历史、商业价值,也可以充分运用资源,开设艺术客栈、艺术酒店等,让老街区的百姓参与进来,共同打造文艺创作采风基地。
为此,彭烈洪建议采取“政府配套+公司运作+街道社区配合”的运营模式,政府低成本保护性改造老旧厂房,设立采风基地,引进全国各地艺术家群体入驻,启用国际艺术驻留计划。深入挖掘、保护、展示、活化街区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统一街区整体的文化符号,结合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古建筑和老旧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实现艺术与商业重构。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统筹城乡文化资源,留住文化振兴里的‘湘潭记忆’。”彭洪烈表示,文旅部门可以积极统筹、指导城正街一日游红色精品线路的打造,同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和城正街居民充分运用资源,开设艺术客栈、特色作坊、专业博物馆等,研发红色文化衍生品,开设文创商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