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追忆人民的好医生杨宏发:白衣因你而不朽

2022-11-11 17:12:03 红网时刻

杨宏发。汪佳乐 摄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视频 杨波 衡阳报道

11月8日,杨宏发医生去世的两个多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的荐医栏上,他的工牌已经撤下,留下空白的一栏。

2022年8月22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37岁,抛下了年幼的孩儿、柔弱的妻子和等待他归来的同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杨宏发生前总是把这句医学界流行语挂在嘴边,他总是给予别人信心与希望。

如今,这个总是温暖他人的赤子走了。人们的哀思,随着秋风,回荡在湘江之畔。

追忆杨宏发,留在人们心底的,是他照亮世人的温暖之光,更是他那颗纯粹的医者仁心。

爱岗敬业

——平凡岗位也有光荣与梦想

2013年,杨宏发硕士毕业后留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轮科一年后,他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

同大多数青年医生的成长轨迹一样,杨宏发需要经过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进一步晋升为主治医师。值一线班,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每周三天急诊班,每隔4天值一个24小时班,值班之余,杨宏发几乎每天白天都会在医院。“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晚上无论多晚,当发生紧急事情时,只要联系他,他都会立即赶到医院。”杨宏发的学生兼同事白杨介绍。

从医学生成长为副主任医师,杨宏发用了15年。

“杨宏发起点并不高,他之前是一名医学大专生。”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曾高峰回忆,在硕士研究生招录面试时,杨宏发坦诚地说:“自己以前不懂事,到了读大专时才觉得自己要有所担当,要发愤图强。于是下决心专升本、考研,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

从大专生到硕士研究生,杨宏发用超出常人的努力,一路“升华”。

杨宏发生前查看患者病情。汪佳乐 摄

“他钻研业务非常刻苦。”导师曾高峰介绍,杨宏发刚参加工作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心病封堵术”等心内科相对前沿高端的技术。

陈汶是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两人同年进入医院工作。陈汶说,9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杨宏发许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2015年中考前的一个晚上,陈汶路过急诊科时偶遇杨宏发。两人在交谈之际,看到急诊科来了一名穿着校服、脸色苍白、直言胸闷的14岁患者。杨宏发当即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并同急诊科值班医生沟通,建议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但赶来的家属却认为患者是为了逃避中考而找借口装病,坚持离院。

杨宏发与陈汶特别留意,于是跟在后面。刚走到医院门口,患者突然倒地。两人见状立即推着推车冲了上去,对患者进行急救,通过心电图监测以及心肌酶检测等诊断,该患者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杨宏发的医术日益精湛,越来越多的同事称其为老师,甚至很多比他年长的同事也称他为老师。

去年,杨宏发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成功考上博士研究生。熟悉他的同事说他读博期间:“一门心思搞科研,绝大部分时间扎根实验室。”“明明可以在导师的庇护下从事临床研究,轻松毕业,却想啃下基础研究的硬骨头。”他希望自己的深造,能为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的整体水平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人民的好医生

——心怀赤诚之志 诠释医者仁心

杨宏发逝世的消息传开,来自四面八方曾接受过杨宏发治疗的患者纷纷要求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真的不敢相信。我太心疼了,他还年轻,37岁是正当年的时候。”2015年,刘巧云因心梗来到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杨宏发不仅成功地为其实施了手术,还耐心地指导服药,经常安慰她。刘巧云儿子工作忙,有时候赶不上送早餐,杨宏发就会给老人买来早餐。在她得知杨宏发医生因病去世的消息后,刘巧云悲痛追忆道。

“走进病房,我总觉得发哥还在我们身边。以前我们遇到任何难缠的病人,只要发哥在,就可以搞定。”与杨宏发共事七年多的护士长唐海燕,至今仍无法接受杨宏发离开的事实。“发哥”,是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对杨宏发的昵称。唐海燕说,这个称呼包含了大家对杨宏发的所有情感,有认可、有喜爱,更有敬佩和依赖。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他心中有爱,时刻都为患者考虑,说话就像亲人一样和声细语。不管多疲惫,他走进病房时都会面带微笑。看到他的笑容,患者彷佛就被治愈了一半。”曾跟随杨宏发学习的研究生丁方至今记得,天冷时杨老师会焐热听诊器后再给患者听诊;天热时他会用冷毛巾给不能吹空调的病人擦汗。丁方还回忆说,杨老师经常提醒实习生:“心血管病患者慢性病居多,给他们治疗心要特别细,人要耐得烦。”“心血管病人心情好了,病就等于好了一半。我们看似是医病,其实更需要医心......”

杨宏发的病房曾收治一位90多岁的老人。发现老人无人陪护,杨宏发便主动用手机帮老人订饭。“我当时想,杨老师应该就帮忙一二次吧。谁也没想到,老人住院了半个多月,期间的饭都是杨老师订的。杨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医者的大爱。”丁方说,他后来将这事偷偷告诉其他医生,才知道杨老师经常做这样的“傻事”。

杨宏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病人。在近10年的从医生涯中,杨宏发坚持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每一位他治疗过的病人,叮嘱他们出院后如遇到任何身体不适或身边亲朋好友有相关问题,都可随时给他打电话。

唯恐错过患者的重要信息,杨宏发的手机从不离手,保持24小时畅通。“无论多晚,只要医院电话来了,或者工作群里有手术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同为医生的妻子刘金娟哽咽着回忆说:“他每天不是坐诊,就是急诊、手术,白天即使没有排班也会去医院。不管谁临时有事,他都会帮忙顶上,从不拒绝。”

“深夜,只要电话铃响,他就会披衣起床,轻轻掩门赶往医院。由于次数太多,怕影响我的睡眠,他就经常睡在客厅沙发上。”妻子刘金娟说,“他心里装着病人。我虽然经常劝他注意休息,但总拗不过他。”

“在一次值夜班时,患者家属等到凌晨,直到他从手术室出来,送给了他一面锦旗。”“工作中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甚至替同事挑起重担。”“他总是用幽默化解患者的心结,帮助患者减少对于长期用药的恐惧......”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曾高峰追忆起爱徒的生前种种,至今仍不能平复悲恸。“医学技术有限,但医生的人文关怀却可以无限。宏发就是年轻一辈中的代表,并且做到了极致。”曾高峰说,杨宏发对每个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情能做到不看病历也了然于胸,“如果心中没有对患者的爱,这是做不到的。”

正是这份赤诚之心,让杨宏发把每一个病人当成了亲人和朋友。他用同理心善待每一位病患,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帮助病患解决问题。

家国勇士

——“我是党员,我先上”

“惊悉杨宏发同志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大别呜咽,长江悲鸣,全市震悼。”2022年8月25日,在杨宏发因病离世3天后,一封落款为“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唁电,表示了沉痛哀悼。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没有和家人商量就第一时间报名的杨宏发登上了前往黄冈的高铁,成为湖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杨宏发是抱着必去的决心的。“在我小的时候,在洞庭湖畔有一场滔天洪水涌进了我的家乡,看着那些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对抗灾害的解放军战士与在死神手里抢人的医务人员时,我也想成为他们一样的人。”2020年,杨宏发医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到达驻地后,杨宏发和医院同去的其他16名医护人员短暂培训后就转战到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杨宏发生前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对新冠病毒的全然未知,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的异常紧缺,临时搭建的简陋病房……时任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陈哲回忆说,这些都像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队员们心中。

“我是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先去。”杨宏发第一个申请进入隔离区,4个小时内,便收治了11名新冠确诊病人。

深冬的黄冈,气温徘徊在零下。为了更好穿脱防护服,杨宏发仅穿了一层单衣。“刚穿的时候冷,之后救人过程中又热到出大汗,防护服里全是汗。”援鄂同事吴小慧回忆,杨宏发每天要在隔离病房工作至少4个小时。这4小时里,最多时需要给近20位患者进行介入手术。

支援黄冈抗疫期间,杨宏发在隔离病房里工作。

当抗疫“攻坚战”期间,杨宏发申请加入湖南省医疗队组建的ICU团队。在双层手套影响手感、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的情况下,杨宏发凭借丰富的经验、坚强的毅力,不仅完成了胸腔闭式引流、动脉置管、气管插管等高危操作,还参与了黄冈地区第一台ECMO的植入。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的杨医生,今天大家感觉好点了吗?”陈哲回忆,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每天穿着厚厚防护服进入病房的杨宏发总会刻意提高嗓门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 同去支援的队员、副护士长尹艳说,杨宏发的声音彷佛有种魔力,瞬间就可打破病房的沉闷,让近乎绝望的患者感到安心。

“在黄冈度过的那段难忘岁月,杨宏发不仅给患者带去了阳光,也帮我们同去的队员们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尹艳翻出手机里保存的2020年3月7日的一个视频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发哥唱出的《知心爱人》温暖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视频里,杨宏发正伴着手机旋律唱歌,其他队员把手机电筒打开高举并挥舞着双手,簇拥在杨宏发周围。

杨宏发支援黄冈凯旋。

58个日夜的一线奋战,“黄冈保卫战”迎来胜利。杨宏发也在工作中,收获着成长带来的荣誉:“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抗疫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度湖南好人”……

“南华楷模”

——生命之光传递世间温情

9月14日,南华大学党委发出《关于授予杨宏发同志“南华楷模”称号的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和所属医院干部职工向他学习。

“厚德而为医,慎行而行医。”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说,杨宏发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医学事业,是每个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每个普通南华人的共同缩影,也是新时代南华人可学、可敬、可亲的楷模。

“杨宏发同志既是一位普通人、普通教师、普通医生,又是一名不平凡的抗疫英雄、青年榜样和医生楷模。”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表示,作为南华大学授予的第一位“南华楷模”,杨宏发所展示的“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是对医卫精神、南华精神的最好诠释。

“杨宏发身体力行,用敬业、严谨、乐观、仁爱的精神展现了当代青年医者的医德医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李国庆说,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一直是医院坚守的优良传统。“大家会把杨宏发身上的这束温暖之光继续留在病房和患者心中。”

“发哥让我明白,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也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受杨宏发影响,尹艳从黄冈回来后就将自己的大多业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还与一些朋友发起成立了衡阳市模范好人协会。

“发哥的一言一行都源于他发自内心对患者的爱和理解。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如都能做到像发哥一样细心,哪还会有什么医患矛盾!”唐海燕说。

“他给予学弟学妹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就业、考研等,他都指导得面面俱到。”原实习生、现同事何星说,他会追随老师杨宏发的脚步,继承和发扬南华大学‘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人民的好医生,人们怀念你,一路走好。”广东网友“鑫哥”留言称,母亲曾是杨宏发救治过的病人,他会一直怀念这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

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11月8日,南华大学校园内,由师生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永不关停的手机》正在排练。每到动情处,总有人会止不住热泪盈眶。根据杨宏发事迹改编的这部情景剧,生动呈现了其精神和品格,看后令人动容和敬佩。

正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文所言:你把生命交给了医学,白衣因你而不朽,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真挚、温暖、高尚的人,而多了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信仰。

(部分视频素材由南华大学、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