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智”汇长株潭②丨雷宜锌:文化无边界,在融合中腾飞

2022-11-02 16:30:28 红网时刻

编者按:什么样的灵气才会闪耀?长株潭的文化融合力如何转化为发展创造力?在“0731”长株潭都市圈城市形象创意大赛举办之际,红网策划系列报道《“智”汇长株潭》,组织记者分赴各地采访蜚声全球的文化艺术大家,描绘他们心目中长株潭城市形象的时代轮廓,捕捉他们艺术创作中的“灵气闪耀”。

微信图片_20221102152155.jpg

雷宜锌在创作《马丁·路德·金》雕像。

图片2.png

《马丁·路德·金》雕像,高9.8米,立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走在宁乡金洲镇一条僻静的街巷,两旁的栾树蒴果满枝,金黄、嫩青与火红相间,一个不显眼的艺术基地就藏在这如油画般的景色之中。穿过大门,内里却别有洞天:从室外陈列台到工作室,各种造型的人物雕像琳琅满目,毛泽东、刘少奇、抗战群英、老长沙铜像……神态活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而“隐居”在此的,正是湖南省文联荣誉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

艺术基地里的雕塑都是雷宜锌的“种子”作品,其“真身”则分别坐落在中国及世界的各大城市。无论是矗立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的《马丁·路德·金》雕像,还是摆放在长沙步行街头的系列铜雕,无不成为城市地标。

图片1.png

雷宜锌创作雕塑《湖湘魂》,立于湖南党史陈列馆。

图片3.png

黄兴路步行街铸铜雕像《老长沙-纳凉》。

见到雷宜锌时,这位世界著名的雕塑大师仍保持着多年未变的标志形象:披肩长发、留着两撇大胡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雷宜锌用刻刀凝固着长沙这座城市的故事与记忆。黄兴路上迎来送往的《老长沙》、新世纪体育城外栩栩如生的《奥运湘军》、湘江风光带的《马王堆图腾柱》、白沙井旁的《白沙汩汩》……每一座经典雕像都饱含着雷宜锌对长沙的深情。“我的一切灵感都来自这个城市,湖湘文化是我的生命和艺术的源泉。”

图片4.png

群雕《奥运湘军》。

图片5.png

坐落在长沙芙蓉广场的《浏阳河》城市雕塑。

而在他的作品中,湖湘文化中的“兼容并蓄”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作雕塑《浏阳河》时,曾有人提出将这位少女设计成拉二胡的形象。“越自信,越开放。”雷宜锌否决了这一提议,他认为拉小提琴的中国少女形象是中外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一灵动的形象表达了一座青春之城的无限可能。事实证明,雷宜锌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这座已有20年历史的雕塑,仍与长沙风格十分统一,毫不过时。

“城市之间的气质可以不同,但文化无边界。就像长株潭每一个城市都有鲜明特色,但它们的内核都是湖湘文化,城市之间是相互补充又彼此成就的。”谈到长株潭融城,雷宜锌说道。“我有许多株洲、湘潭的同事和朋友,我们经常一起探讨。在艺术面前,地域也可以无边界。”

在融合中创新,让思想腾飞,但对雷宜锌来说,艺术作品“绽放”的过程却总是孤独的。“我喜欢安静,社交活动对我来说是个负担。我不太愿意被人关注,只想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专心搞我的雕像。”因此,过去6年,雷宜锌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却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诞生了一件件杰作:“艺术家就是要用作品说话。”

图片6.png

雷宜锌作品《出境》。

而要创作一件好的作品,在雷宜锌看来,最重要的是观察与专注。雷宜锌说起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出国时在海关我注意到,出境的人不是我们想的那种西装革履光鲜亮丽,而多是着裤腿、拉着包裹的劳动人民形象,这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回来后,雷宜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个多月,就连吃饭也全靠外卖配送,终于创作出了自己最满意的架上雕塑《出境》。

图片7.png

雕塑《洋湖女神》,雷宜锌设计于2014年,立于长沙洋湖湿地公园。

看到长株潭都市圈城市形象创意大赛吸引众多莘莘学子及设计人才参与,他语重心长地寄语道:艺术界年轻人才要静下心扎实练好基本功,而不是跟风跑。比如有的写实做得不错,但觉得花时间太长,很苦,看到大家都做更容易、来钱更快的抽象作品,就转向了。一味跟风、炒作,走不了多远,留不下经典,有机会、有平台却出不了好作品,这才是遗憾。

虽已年近七十,但仍“刀耕”不辍,在雷宜锌的工作室里,摆放许多新创作和正在创作的作品。“雕塑展示的是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亲民的,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就像步行街上的铜雕,被人们摸得发光,说明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所以,我们也要拿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美的需求。”雷宜锌说。

“智”汇长株潭①丨黄小玲:“瓷女”匠心 “玲”气闪耀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胡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