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邹再捷丨打卡时务学堂故址,揭秘天倪庐何以成“贵”地

2022-09-08 21:22:04 红网时刻

天倪庐,又称时务学堂故址,位于长沙市古街三贵街29号,是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坐落在古老而繁华的三贵街上的旧宅,至今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应该算是一个奇迹。

时务学堂故址。图/邹再捷

三贵街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中山路北侧,紧邻北正街、潮宗街等老街巷,离湘江很近,是一条不足百米的短街。资料显示,三贵街与清乾嘉时期的从长沙走出的宰相刘权之有关,其紧邻当年刘府的东侧。据说,刘家三兄弟都曾为官,因此这条街也被命名为三贵街。三贵街默默地经历长沙的变迁,它以无声的言语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在天倪庐老院落里,有天倪堂、思默堂、时务学堂故址陈列室和住宅等。在天倪庐大门的门楣上,悬挂着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手书的大字。院里爬山虎掩映,绿树成荫,红墙琉璃瓦点缀,院内有梁启超亲笔题写的“时务学堂故址”的碑坊,有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聘所书的“时务学堂题记”,有李况松所作的跋,有陈云章所作的题记,四块碑文一溜排开,无一不写意着古朴厚重,显示着历史的文雅与辉煌。

天倪庐院内爬山虎掩映。图/邹再捷

时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创建于1897年,设于长沙市三贵街刘权之旧邸,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和维新志士唐才常等倡议创办的。熊希龄任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前后三次选录学生264人。这些学生中许多人成为我国杰出的栋梁之才,如蔡锷、范源濂、杨树达、林圭等。虽然自开学到停办历时不到一年,但是播下了维新的种子,并形成燎原之势。恰如毛主席所说:“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

时务学堂故址陈列馆内部。图/邹再捷

1938年,时务学堂故址毁于长沙“文夕大火”。1946年,陈云章以实业救国为己任,花重金买下有8亩面积的时务学堂旧址,在废墟上兴建三栋红砖洋楼,成立“中原实业公司”,并多方打听寻找,用重金买下历尽浩劫、失而复得的粱启超手迹墨宝(现已捐献在湖南大学)。陈云章对保护时务学堂故址和粱启超手迹等文物有独持贡献。

天倪庐还有一个名称,叫陈云章公馆,因其由杰出的国学家陈天倪长子陈云章纪念父亲而修建故名。陈天倪为著名学者,历任沈阳东北大学国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无锡国专教授、湖南大学第一任中文系主任等。

天倪堂。图/邹再捷

天倪堂是陈家祭祖家庙,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等名人题字。陈云章生前带领儿孙常行家祭,一方面祭拜祖先与逝者,另一方面教育后代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思默堂是陈云章先生历史照片及生前用品陈列的地方,他的众多朋友、名流学者赠于他的字画、楹联、纪念诗文都展览于堂内,不定期更换。

思默堂内的字画。图/邹再捷

陈云章(1911—2004),湖南益阳人,著名学者、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委,省参事室参事、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抗战时期在沅陵筹办省立第九职业学校并任校长。“九职”开办五年,为国家培养了500多名土木、水利专业方面的人才。抗战胜利后,他创立中原实业公司,探索实业救国之路。1949年,他为湖南和平解放,为促进国共两党和谈,多方奔走联络,做出了重要贡献。

思默堂内墙上有大量字画。图/邹再捷

思默是陈云章给自己取的字,在他晚年时,朋友们也常称他为“思默兄”或“默公”。

七贤诗廊在庭院的南边,墙上镶嵌着七首古诗的碑刻。这是天倪庐陈氏家族的直系或旁系亲属所作。诗作者虽早已故去,但其德、其才都令人敬仰。“七贤”诗作不仅诗文意深高雅,且蕴含着不同时代色彩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湖湘文化的璀璨,令后人击节叹赏。

七贤诗廊。图/邹再捷

2016年7月,时务学堂故址维护人陈家书发起成立“时务学堂研究会”。2018年设立“时务学堂故址陈列室”。

时务学堂故址陈列馆。图/邹再捷

多年来,为将天倪庐改造成一所符合父亲愿望的纪念馆,作为陈云章四子的陈家书一直在努力,倾尽财力物力进行整修。如今通泰街街道将这里作为居民自我教育的舞台不定期开讲,请来名家大师开坛论道、谈经讲学。而陈家书也有一个浪漫的想法,在这里不定期举办诗词朗诵会,老一辈用老调子唱诗、吟诗,而新青年则用自己喜欢的调子朗诵。届时天倪庐院落里将飞扬着动听的诗歌朗读声,绽放着中华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文/邹再捷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邹再捷 编辑:贺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