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始于红星,再续辉煌

2022-09-07 10:21:06 红网时刻

15条商业街, 日均20万人次,1.4万家夜间开放的商铺……这些数据让我们窥见了红星商圈的基本面貌,川流不息的人潮和流光溢彩的灯火见证了这座城市不眠的夜晚。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长沙市红星街区入选。这意味着,在全国“夜经济”中红星商圈成为了网红长沙的另一张名片,而红星商圈的形成离不开红星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红星实业集团对片区的产业布局与实力运营。

繁华背后的30余年

1986年,红星村开始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到2006年注册成立了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体村民成为实业集团的股民,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大跨越,在农业领域不断延伸、不断升级。

1997年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99年,为促进农产品交易与推广首届农博会拉开序幕,2002年湖南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开放。红星大市场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甚至整个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博会也升级成为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至此,以农产品流通和交易为基础的商业氛围与展会经济由此成形。

微信图片_20220907095604.jpg

红星集团实景图。

随着红星农副产品市场的交易量级与农博会的品牌升级,红星日用商品大市场、红星涟源百货城、天华市场、湘府百货、红星商业广场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地运营,到今天,德思勤与星城天地的强势发展让片区迈入3.9千万人次的现象级商圈,成为网红长沙的主流消费地带。

下一片城市热土的雄心

2015年,借助市委、市政府市场外迁战略,市场整体搬迁到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转型升级为红星全球农批中心,2021年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开业,全年总交易量达450万吨,交易额近500亿元,稳居全国前五。

微信图片_20220907095624.jpg

湖南(红星)农产品流通产业园规划图。

现在,以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为核心的湖南(红星)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已然成形。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功能覆盖农产品流通交易、展览展示、商务科创、商业配套、生活服务,打造以农为核心、文、旅、产、学、研、金、媒深度融合的综合产业园区,能有效推动农产品产业园区与街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形成“农业+城”发展趋势,打造农产品产业发展新优势,势必将成为长株潭融城区域又一城市产业高地与新的经济与消费圈。

产业经济的商业模式

相较于其它产业园区,农产品流通产业园有其自身特点。

“民以食为天”的产业基石让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具备了天然的商业优势。城市供应系统的运行特点让产业园实现了24小时全天侯运营。凌晨三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聚集于此,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市场与城市夜晚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早上九点,商务写字楼开始日常的办公运营,电商、农业科创、供应链服务等企业覆盖农业产业发展上下游。

基于产业园区的商业特点,园区配套建设了红星里·城市广场,以打破常规商业项目的运营模式,规划建设了水果奥莱街、农夫集市、麦咭乐园-红星运动空间站等一批消费场景,以产业经济为基础发展特色商业服务。

回归产业带动 红星再出发

从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到湖南(红星)农产品流通产业园,产业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更强的商业辐射力,还有红星运营能力的实力体现。作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红星实业集团以服务商户、服务用户、服务客户的产业运营理念,带动与助推了所在片区的商业发展,如今伴随湖南(红星)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各大板块的逐步落地,园区商业在服务超10万固定人流的基础上,覆盖南城片区与长株潭绿心板块,辐射周边超百万人口,下一个红星商圈已然启航。

微信图片_20220907095707.jpg

区位图。

来源:红星全球农批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