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份优秀的讲解词,是景区对市场的“敲门砖”。今年,2022湖南省等级旅游景区讲解员大赛面向全省553家等级旅游景区,首次开展“优秀讲解词评选”,全面摸底现状,以赛促优,以评选出的16件“优秀讲解词”,立标打样作示范,加强景区讲解词的撰写与规范表达,讲好湖南故事。
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优秀讲解词”展播专栏,将湖南等级旅游景区的故事讲给你听。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九嶷山游览观光,到舜帝陵祭祖拜舜。我是景区讲解员,非常荣幸能陪同各位一起感受舜德文化,拜谒始祖舜帝。
九嶷山舜帝陵(景区供图)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祭祀、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道德始祖、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虞氏的陵寝——舜帝陵。舜帝陵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舜帝陵是我国有记载的始祖陵中最古的陵,在《尚书》《山海经》《史记》等五十多部史书都有舜帝驾崩苍梧之野长眠于九嶷山的记载。舜帝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古人称尧舜时期的社会为“尧天舜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舜尧”,毛泽东主席则借喻“六亿神州尽舜尧”。
舜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后人用了八个字来概括舜帝一身的建树:孝祖、德圣、民师、帝范。最早的舜帝陵始建于夏朝,秦汉时,大庙建于玉琯岩前,到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将庙迁于舜源峰下,至此陵庙合一,方便后人祭拜。
如今的舜帝陵是在明清的基础上重新修复,为明清风格建筑,总面积600多亩,分为公园、陵庙和碑林三个部分。
舜帝陵大门(景区供图)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舜帝陵公园的尧天舜日广场。相信各位远远就被广场入口处立的这九根龙凤石柱吸引住了吧!九根龙凤石柱,龙凤盘旋、造型各异、形态逼真,为典型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每根石柱的整体高度为 9.5米,寓意着“九五至尊”。除了体现九五至尊,这九根柱还有图腾柱、华表柱和风水柱等方面的寓意。
左前方是摘抄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帝南巡崩葬于九嶷山的一段历史史实——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代伟人毛主席为九嶷山题写的著名诗词《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这是主席所有诗词中别具风采和情韵的一首,通过对九嶷山美丽自然风光的描绘,结合神奇动人的传说,是对舜帝和二妃的赞美,也是对舜葬九嶷的认同和肯定。毛主席诗词当中用了山字头的“嶷”,体现了他对九嶷山的特殊情怀。其实九嶷山的“疑”最原始的本意是怀疑的“疑”,因为九嶷山境内山峰众多且山势一致,对古人来说到底是哪一座山峰分不清楚而产生怀疑。这时大家可能会问:“九嶷山是哪座山?”九嶷山并不是指一座山,而是一个泛指的地名,方园200里都是九嶷山。古代的“九”字含有众多、无止尽的意思。
左边我们看的是舜帝南巡事迹照壁。包含了大禹祈行、五月南巡、崩葬九嶷等十六个故事,以浮雕的形式体现了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身不为身”的爱民情怀。
舜帝驾崩九嶷山后,历代朝廷对于祭祀舜帝的活动极为重视。自夏朝开始,这里就成为祭祀朝圣之地。左边就是历代帝王或帝王派遣官员祭祀舜帝的浮雕。历史上大禹、楚灵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遥祭舜帝。
在我们的右边有一口古井,它位于九嶷山主峰——舜源峰的山前,被称为龙眼井。这口井一年四季无论天干地燥,股股清泉终年喷涌而出,恩泽一方百姓。
历代帝王,从唐玄宗开始派宰相张九龄祭舜;宋太祖遣官致祭,宋朝时祭舜形成每三年一祭的规制,并加入庙堂歌祭,朱熹作《虞庙乐歌》相当于现在公祭大典的乐舞告祭;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遂祭舜,明王朝建立后,在祭舜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每年春秋二祭,遇国家大事不定期祭舜。清王朝是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舜帝最多的王朝,清朝御祭舜帝45次。
前方八角亭内立有一块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于2004年9月9日题写的“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江主席特意选在9月9日题词,与九嶷山相呼应。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明德广场。“明德”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面的“明德”是光明正大的品德。明德广场旁的这座石牌坊因有“天下明德”四字,称为明德牌坊。牌坊有三种功能:一是旌表功德,赞扬虞舜明德;二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对先人的哀思与深情追忆;三是调整祭祀队伍、统一整理衣冠、祭祀礼器,等待主祭队伍,以及祭祀官稍事休息的地方。
公祭大典(景区供图)
2011年5月,舜帝祭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公祭大典,分为三个阶段:迎宾仪式、导引仪式和祭舜大典。导引仪式就是从明德广场开始,由祭旗队、长号队、锣鼓队、武士队、大乐队、贡品队、花篮队等组成浩大的仪仗队,引导主祭、陪祭、参祭人员经过金水桥,走过神道,步入祭祀广场,举行祭典。
走过金水桥就来到神道。神道全长210米,一般的庙宇不设神道,舜帝陵是三皇五帝之一舜帝的寝陵,专设神道。神道两旁的石人石像是舜帝陵前的守护者。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祭祀广场。祭祀广场占地面积25820平方米,呈三级扇形状。广场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每一届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公祭舜帝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
舜帝陵庙(景区供图)
前方红墙黄瓦的建筑就是舜帝陵庙。这座陵庙始建于明朝,历经明清两朝六次整修,逐渐形成现在明清风格的建筑。1993年至1999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审定修缮方案,进行了全面修缮。由北向南(由外往内)依次为金水桥、神道、祭祀广场、祭祀大殿、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角楼、钟楼、鼓楼、左右崇德坊、左右厢房及左右碑房。
前面就是祭祀大殿。祭祀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大殿门口正上方有“舜帝陵”三字的一块匾,这三个字是从舜帝陵寝殿的墓碑上拓印的。大殿的三扇门一般不开,只有在举行祭祀活动时才开中门。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进入陵庙。进入陵庙,我们看到的是第二进门——午门。午门是帝王宫殿的正门,普通庙宇不设午门。舜帝陵庙为帝王庙宇,明代迁建时设此午门,专供御祭大典时,皇帝或钦命御祭大臣从中门出入。午门为宫门式三门城搂,城门上建有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城楼。两侧有登楼石阶,城门上四周有回廊,可供游人远眺。
出了午门,两旁的建筑是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均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钟鼓楼主要在祭祀时用以击钟鸣鼓。
走上台阶,我们将要进入的是第三进门——拜殿。拜殿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清式建筑,为古代祭祀大典时备设祭品之处,也是祭祀人员整理衣冠,静心待祭之地。殿门上有幅楹联“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九十六岁高龄时,特为舜帝陵题写的。
进入拜殿,在我们的右边有一组编钟。这是一种宫廷乐器,每年公祭舜帝时,用来演奏《南风歌》。我们来看看对面这幅地图,它是目前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帛书地图,全名叫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绘于公元前168年以前,于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在这幅地图上特别夸大地标识出九嶷山舜帝陵,请看图中有九根柱状物的地方旁注“帝舜”二字,指的就是秦汉时期的舜帝庙。
在拜殿的墙挂满了放大的木牍。木牍上的文字是摘抄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帝的一篇文章,它记叙了舜帝生平事迹。
出了拜殿,右边有一棵600多年的树龄的古柏树。这是由两棵树合并在一起的,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在此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幸福、和和美美。
九嶷山是一个瑶族乡,历朝历代君王统治者对九嶷山的瑶民都非常礼遇。这里有一块“抚瑶颂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陈世禄者系粤寇漏网、瑶目盘法胜为世禄所持”。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0年,粤寇头目陈世禄来到了九嶷山,挟持了当时的瑶王盘法胜,煽动瑶民起义,使瑶民和朝廷对抗长达6年之久。朝廷在武力镇压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改为招安。派遣祭陵的官员,来九嶷山宣示朝廷安抚的策略,平息了起义。起义平息后,为歌颂朝廷功德,于是在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立了这块碑。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块石碑的文字雕刻手法与我们现在的大有不同,别具一格。文章书写用的是行楷书,运笔流畅,一气呵成。碑上的字都是平的,这就是平底阴刻。这种刻法难度非常大,现在很少见了。除了文字雕刻手法独特外,这块碑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字,大家请看这个“猺”字,写的是反犬旁,而不是“王”字旁。因为在古代,狗是瑶族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就是族徽。孙中山民主革命时,认为“犬”字旁的“瑶”是对瑶族的歧视,改为“人”字旁的“傜”。新中国诞生后,毛主席认为少数民族也能为王,就改为“王”字旁,即是现在的“瑶”字。
九嶷山舜帝陵航拍图(景区供图)
前方的大殿是舜帝陵的主体建筑——正殿,为重檐庑殿顶全木结构建筑。舜帝是我们的共同先祖,为我们成为世界文明礼仪之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烧香是表示对祖先的一片崇敬之情,给这位杰出的老祖先上柱香是我们中华民族崇敬德祖固有的美德表现。接下来的时间,给各位朋友请香祭拜老祖先。
正殿门口有一幅楹联:“事亲孝待弟仁耕历陶河风雨不迷大麓,任贤能流逆恶爱民勤政梧嶷永记南巡。”这是中南大学知名教授余德泉所写。大殿正中央有舜帝的铜像,高3米。舜帝的双眼特别大而有神,他一出生眼睛就异于常人,有双层瞳孔,双目重瞳名曰重华,所以舜帝名字叫姚重华。
正殿内有六幅讲述舜帝德孝生平事迹的壁画。我们先看《仁孝图》。舜帝出身平民,生母早逝,从小受尽后母虐待,但依然孝亲友弟,成为后世孝的楷模,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的首孝。
右边这幅是《南巡图》。这幅图让我们了解的是舜帝南巡,体察民情,教化的百姓的故事。
这幅图叫《万山朝舜图》。舜帝驾崩九嶷山后,草木含悲,万山朝拱,所有山峰都改变了朝向,朝拜着舜帝,可谓“万里江山朝九嶷,九嶷群峰拱舜源。”
我们接着看《禅让图》。这幅图讲述的是舜帝位传大禹的故事,体现的是舜帝选贤任能、用人唯贤、天下为公的政治道德。
我们再来了解《韶乐图》。这幅图体现的是舜帝以音律教化百姓的场景。舜帝是个精通音律之人,他创作的《韶乐》被称为天籁之音。相传舜帝演奏韶乐时会引来百鸟和凤凰起舞。
这里还有一幅《二妃图》。讲述的是有堪称“中国一绝”的九嶷山斑竹成因的传说故事。
舜帝陵(景区供图)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舜帝陵的最后一进门——寝殿。寝殿的门柱上有一幅楹联:“孝感天地,德播人间”。它是著名的文化大师、台湾舜裔宗亲会的名誉会长陈大络先生所写。
殿中有一块墓碑。据《水经注》记载是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碑上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大家也许会问,怎么只有一块墓碑,没有坟墓呢?因为舜帝所处的年代,没有垒土为坟的习俗,《中国古墓志》中记载:“上古时期无墓葬,以山为陵”。这后面整座舜源峰就是舜帝陵墓,因舜帝陵是依山为陵,所以说舜帝陵是最古、最大的陵。
在我们左手边,有两口石缸,石缸上方有清泉在汩汩流淌。这是源自于九嶷山主峰、舜帝的陵山——舜源峰的宝缸龙泉。大家可以来龙泉处净手,沾沾龙脉灵气。愿各位如石缸上所刻的首句诗“宝矼渟水养龙鱼”一般,人生步步如鱼得水,顺风顺水!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古碑廊。古碑廊内存放着古代官方祭舜石碑,这样的祭文碑原来有100多块,因年代久远只剩下34块,它们是舜帝陵珍贵的历史文物。
旁边这块单独立开的碑是一块记事碑。碑上写有“奉宪禁采”的字样,这是同治三年,即1864年立的。因为当时九嶷山滥采矿产现象非常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也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于是百姓联名上告,后朝廷下令禁止开采九嶷山的矿产,立了此碑,可以说这是古代的一方环境保护碑。
各位朋友,接下来的两个厢房分别是舜文化展厅和中华姓氏文化馆。舜文化展厅以舜帝德孝文化为主题,讲述舜帝一生的故事。在中华姓氏文化馆内大家可以了解到自己姓氏起源。前方还有九嶷山的文创非遗馆,馆内可免费品茶,有九嶷山特有的斑竹及各类文创产品和当地的特产。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楼,钟楼一楼是“三圣殿”,里面供奉了尧、舜、禹古代三位君王的塑像。大铜钟悬挂在二楼,我们可以上二楼敲响希望之钟。
出了舜帝陵我们来到了碑林。碑林占地面积四十一亩,沿中轴线分别有养正阁、景仁阁、崇德阁、二妃殿四座殿阁,还有舜碑亭、舜裔宗亲园等单体建筑。四周有回廊,绕碑林有水体和优美的园林景观。
各位朋友,为大家在舜帝陵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