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网络评论方法论⑪:拿常识这根尺子量一量,避开暗藏的“坑”

2022-06-02 10:30:39 红网时刻

网评方法论1.jpg

编者按: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已于4月28日正式启动,现面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大赛官网:https://hpzg.rednet.cn/)。现在作品征集期内,策划“网络评论方法论”专题,将通过对判断选题价值、确定文章立意、形成有效论证、找到关键论据等基本写作环节的常识性探讨,为广大网络评论写作者拓展思路而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本文关键词:真相法则

□易博文(湖南日报湘评频道总监)

是江湖总有风雨,开展网络评论,我们有时如坐上飘浮在烟雾弥漫的江湖之上的一叶扁舟,由于一时看不清楚、看不真切,很可能“挨刀”“打脸”“翻车”“踩到坑里”。有道是“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出错也在所难免,但是,注意一下,尽量规避,争取少挨几下,少掉到“坑”里去,也是好的。

一、“有一说一”,有0.5就只能说0.5

评论员不是记者,不可能深入到事件的发生现场去,掌握的事实有限,很容易为网上流传出来的有限的、片面的素材所影响,从而在评论时出现偏差。尤其是在舆论声音一边倒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裹胁。所谓的特斯拉 “刹车失灵”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上,一名年轻女子站在车顶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这事很快登上了热搜。一边是国外知名车企,一边是国内女车主,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对着车企口诛笔伐。可是,这是事实吗?真的是“刹车失灵”吗?随着事态的发展,最终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站在女消费者一边的评论员被打脸了。

并非孤例。早先,陆慧诉三菱帕杰罗汽车也曾闹得沸沸扬扬,结果调查发现,肇事车辆是“没有经过三菱汽车公司同意及许可,也未被三菱汽车公司知晓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三菱汽车公司的商标进行组装的”车辆,“三菱汽车公司在此事件中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我们同情一些人,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

“有一说一”,有0.5就只能说0.5。我们只能就已知的事实评论,不能把猜测、想象当事实,也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推论事实。情感因素往往成为让人犯错的最大诱惑。一旦“跟着感觉走”,理性的思考、独立的判断就会离我们远去,评论员也就很可能与“愤青”“喷子”站在一起,收获了很大流量,却把谬误揽入怀中。

二、拿常识这根尺子量一量

颠覆常识的事情总是容易为人关注,成为热点,有时也恰恰是这样的极端事件,牵出了背后一个更大的真相,爆出一个值得评论的大瓜。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没能逃过常识的范围,只是一场闹剧。

清华博士应聘协警就是一例。一位清华大学的女博士居然应聘当协警,就业市场这样严峻了吗?贩卖了多大的焦虑呀。不少评论已经在网上传开了。清华大学发出声明:查无此人。一个不断升温的热点舆情迅速就被终结了。其实,如果用常识这根尺子来量一量,是应该能够打出一个问号的。博士,在我国还是属于高端稀缺人才,何况清华大学的博士。不少学校要引进一名博士,还得付出不少的努力,怎么可能一下子降低这么多身位?当然,也有北大毕业生卖肉的事例在前。那也是反常的,是值得用常识来拷问和求证的。“先问真假,再论是非”。是“真”的,当然可以评。

早些年,也有所谓的大城市的大学生回到农村过年,看到农村多么穷的贴子热传,事后被证明是假新闻。新闻为假,等于皮之不存,怎么评都是错的。

拿常识这根尺子量一量,问号消除了,才是我们出手之机。

当然,“让子弹飞一会”,真相总能水落石出。问题是,网络传播时代,哪里等得到水落石出?黄花菜早就凉了。快与真相,这是一对矛盾,永远在评论员心中博弈。我们多么热切地想要介入到热点事件中去,我们就有多么大的风险被“挨刀”。就像是一场综合格斗,只有不进八角笼,才有可能不挨揍。唯一值得追问的是,当我们挨了揍,确认失误之后,是躲着不吭气去追逐下一个热点,还是勇敢地发出不同以往的声音?这是一个更值得追问的话题。

三、找专业人士加持,在巨人肩膀上发声

一个号称“格头打假第一人”、要“把武林圈子里那些坑蒙拐骗的家伙全部揪出来”的三流格斗选手徐晓冬,20秒钟就打败了太极大师魏雷。陈氏太极传人王占海拟派弟子陈前应战,少林寺第一护法武僧释延觉也下了战书,一时非常热闹。笔者就此写了一篇评论,觉得也还言之成理,言而有文。为了更踏实,拿给专门跑体育线口的资深记者看,一看不打紧,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赶紧修改。失败的经历总是更容易铭刻于心。此后,凡涉及专业的领域,要么多读多看,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声,要么请教人,听参谋意见。手里头有几位可供请教的行家,能帮助我们避免掉到“坑”里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鼓励评论员走到一线去,走到基层去的原因。凌空蹈虚,顾盼自雄,内行会发笑。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鼓励专家走到大众媒体来,有了专业的声音,真理才会越辩越明,道理才能越讲越清,而不是一味地撕扯,一地的鸡毛。

评论员掉进了坑里,很可能把别人带进坑里,这可不是件小事。每一位评论员在作品发出前的一刹那,就值得再审视一下,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没有避开暗藏的“坑”。

【往期阅读】

网络评论方法论①: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网络评论方法论②:立意,何以与众不同

网络评论方法论③:阐明观点,要明确为谁而写、写给谁看

网络评论方法论④:弘扬正能激浊扬清,“无观点不评论”

网络评论方法论⑤:专业知识,让评论有点理论色彩

网络评论方法论⑥:写好网络评论,既要有“思想”更要有“方法”

网络评论方法论⑦:评论写作,入世的思维体操

网络评论方法论⑧:写好评论,除了讲逻辑还要讲什么

网络评论方法论⑨:守护好评论写作的初心

网络评论方法论⑩:讲理要“透彻”,文风更要“实在”

ec093e7d-ce9b-450d-82bd-a72820a87d0b.jpg

注:上图二维码扫描进入官网即可注册上传参赛。

来源:红网 作者:易博文 编辑:陈晓丹